歷年社造

嘉義市西區白川町社區發展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西區白川町社區發展協會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白川町-姥姥家鄉味的傳承記憶

  • 轄區

    嘉義市西區翠岱里

  • 負責人員

    陳金虎里長

  • 聯絡電話

    0919791669

  • 聯絡信箱

    a2360001@yahoo.com.tw

單位簡介

於民國104年9月19日成立嘉義市翠岱社區發展協會,並於民國105年10月13日更名為白川町社區發展協會。
一、宗旨:
促進社會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協會位於經國新城社區,藉組織成立優質團隊,積極營造在地文化特色,串聯各棟居民人際聯誼互動,整合在地資源,推廣眷村美食文化,積極投入關懷老人及弱勢族群,成立社區志工團隊,有效人盡其才,協助社區。
二、實績:
成立至今有一年半載,主辦過嘉義市眷村美食文化節,約壹千人蒞臨現場;重陽節關懷老人-懷念上海百樂門老歌表演,約有300個人老人參與;一年分四季的65歲銀髮集體慶生會,約有350人受惠;元宵節舉辦青少年及親子手作彩繪古老燈籠、主辦社區第一次踩街祈福;成立媽媽樂-民族舞蹈團;端午節縫香包教學等活動。
104年度嘉義市環保志工知識競賽認識環教場所比賽得全市第二名104年度嘉義市環保志工知識競賽環境接力比賽榮獲本市第二名
105年度嘉義市低碳飲食競賽獲第一名食神獎。

計畫緣起

一、白川町社區具有特殊大時代背景,極需推展社區特色
嘉義市政府於105年12月25日舉辦眷村美食文化節並由白川町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當日每個美食攤位都大排長龍,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寸步難行,人聲鼎沸,可想而知眷村美食深深受到大家熱愛。
眷村文化有其歷史的背景,1949年隨著內戰失利,帶來160餘萬中國大陸各省人士,其中大部分為軍人及軍眷,眷村居民
幾乎以難民身分隨國民政府來台定居;因薪餉微薄,入不敷出,為了養家餬口,籌措兒女教育經費,有的眷屬憑藉家鄉好手 藝,開店創業增加收入,改善拮据經濟,漸漸成為眷村美食發源地。眷村菜與生活、文化意義深遠,西元1945年1987年是外省菜移入之繁榮期,後有新台灣飲食期,眷村有它獨特文化,因為它集結了中國各個不同省份人、語言、風俗、習慣、飲食,於克難式房子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媽媽們無不絞盡腦汁,如何解決民生問題,憑那沒聲音的雙手,燒出道地家鄉味,存於家裡每個人心中。 眷村美食是大時代的產物,五湖四海外省文化大融合,每個家庭離鄉背井,當初以過客、暫居於此地,不同省分來自各省籍,帶來大陸各省飲食文化,眷村美食特色,匯集大江南北料理之精華,各省分口味各有千秋,眷村菜北方以滷菜或四川滷味,最具有特色,四川偏向辣椒、花椒,其因四川是盆地,夏季悶熱,食物易腐,辣椒可刺激新陳代謝,減少瘟疫,舌尖上的中國細說著因地異、氣候、河流灌溉農作物、生活習慣形成南北方區域飲食文化的不同。因氣候寒冷乾燥,饅頭麵食是北方人的主食,灑蔥花及鹽變成花卷,一家人團聚擀麵皮包餃子,分工合作兼閒話常,是家庭最和樂的象徵。臘肉,具代表湖南臘肉、四川臘肉,燻製不僅易於防腐及保存,風味獨特,中國北方冬天寒冷乾燥更適合臘肉,隨著眷村的改建,住進高樓大廈,竹籬笆春天已褪色,家家戶戶曬臘肉情景已不復見,取而代之是不同族群形成經國新城廣大社區,此次透過文化部推廣眷村美食文化學堂,除讓大家了解眷村文化含意及美食特色,邀請社區婆婆媽媽實地料理拿手私房菜,並製成食譜誌加以推廣,同時將北方麵食與南方江浙菜相互傳授交流,匯集南北精華、飲食多元化,眷村美食文化,可發揮淋漓盡致,一同體驗眷村美食文化,找回記憶中那年代同甘共苦、同舟共濟、胼手胝足、刻苦銘心充滿人情\味的眷村。
二、藉由推廣眷村美食文化,積極地保存長輩家鄉味傳承的紀錄
飲食文化特色是近年來每個縣市積極推動的活動,建議藉由每年舉辦眷村美食文化節促進觀光,發展當地特色,凝聚向心力,同時為居民們帶來就業機會,並吸引遊客與嘉義市民一同品嘗,體會不同美食文化特色,藉以提升嘉義市社區特色形象及觀光,實為一舉兩得。
1949年來台的眷村媽媽們屆臨高齡的姥姥,隨歲月忡忡逐漸凋零,唯恐姥姥家鄉味逐漸流失,眷村美食文化日後蕩然無存,希望透過此次向文化部提案;規劃請媽媽姥姥們真材實料親手烹飪拿手家鄉味,讓社區居民除體驗學習眷村美食化,也讓姥姥家鄉味能傳承記憶,編輯著作成眷村美食譜,讓它永久代代相傳家鄉味。

計畫目標

一、培養社區環境基礎調查的人才,藉由增進社區發展的行政能力,  活絡社區人力資源的應用。
二、結合在地宏仁女子中學資源,來推動學生認識及瞭解社區,促進活化社區與學校之關係。
三、配合實際觀察的經驗,並指導相關觀察活動,讓居民可以更加認識鳥類與社區環境,並能培養愛護鳥類和尊重生命的態度。
四、經社區營造成果之展現,促進社區民眾對自己所居住水系環境生態之關懷與投入,而更加融入生活環境中。

社區資源現況

一、人的資源
嘉義市裡有21個眷村,包含陸軍、空軍、聯勤、後備、憲兵眷舍。尤其來自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民族,孕育豐富又特殊的美食文化,展現各省籍間不同之味道,所以眷村美食至今仍然令人念念不忘,舌尖上的中國菜,異地遊子直至白髮蒼蒼還是魂牽夢縈、尋尋覓覓的姥姥家鄉味。
五十年代白川町眷村宋家大餅香味四溢,一出爐便搶購一空,還有的星沙齋湖南臘肉,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是創始人從湖南家鄉帶來傳統好廚藝,為改善經濟及養兒育女,開始手作湖南臘肉;還有在四十年代物資匱乏,仁愛路秦媽媽牛肉麵飄香十里,至今憶起仍垂涎三尺;以及老御廚夫妻-榕樹下的陳家麵館,深受嘉義市民最喜愛的早餐,常ㄧ位難求,座無虛席。
眷村是台灣特殊歷史及背景,白川町社區資源豐富;人才濟濟、媽媽姥姥們各個深藏不露好手藝;燒出道地家鄉味,亟待引導教授傳習撰寫記錄成書籍。
二、 文化資源
白川町是臺灣日治時期之臺南州嘉義行政區,因道江圳流經此地故名白川町,白川町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該町原為日本飛行第十四聯隊所屬官兵眷舍,日本戰敗返日後,留下房舍皆由國軍陸續接收,國軍戡亂作戰失利,中央政府遷台空軍第十空運大隊進駐嘉義水上機場,眷屬安頓白川町眷舍,其不足部份加建克難房舍供官兵眷屬安頓。
「白川町」是行政上的地名轉為俗稱地名,區內有:白川公學校(現大同國小)、若葉小學校(現垂楊國小),建國一五六村是公家給它的名字。白川町的爸爸媽媽來自天南地北,白川町的伯伯叔叔大部分都在--嘉義機場服務,轄區多屬空軍眷村,居民以中國遷台之外省人士居多,產權屬於國防部,白川町早期有空軍醫院之衛兵站哨,眷村幼童就讀空軍子弟小學(民國56年改志航國小),上下學由空軍士官駕卡車接送,居住人則習慣舊稱白川町,但隨著眷村改建而走入歷史,其特殊背景之文化資源值得保存,並流傳給下一代以尋根源之軌跡。
三、景觀資源
白川町社區現位於仁愛路、西門街、興業西路、志昇街,為經國新城所在地之一。當時編為「建國五村」,日式房舍皆有庭院,家家戶戶圍有竹籬笆,花木扶疏、綠樹成蔭,是市街中的綠地,未改建為經國新城以前,仁愛路是白川町的臍帶,有定海餅乾工廠、關家小舖,新榮路上有老劉麵條,媒球廠和新菜市、空軍醫院、和平柔道場,另一頭嘉義火車站是北上南下的門戶,白川町後頭有田壩,田壩後頭的嘉農是白川町的後花園,過了新榮橋是綿延河畔的柳樹,夜深燈暗,低垂的柳樹是情侶徘迴約會好去處,後已更名為垂楊路,現今車水馬龍,繁榮街景加上閃爍的霓虹燈,是不夜城的寫照。
四、 五十年代家家戶戶增產報國,孩兒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報到,又因當時軍人薪資微薄入不敷出、食指浩繁,每當開學時需四處張羅小孩學費,除了糊火柴盒外,有的媽媽就憑藉家鄉帶來手藝絕活,毅然挑重擔賣起陽春麵、滷味小菜、山東饅頭、大餅、蔥油餅等各式各樣家鄉味;來廣闢財源,增加收入,養育兒女, 形成眷村美食特色之一,並為嘉義城市保留懷念飲食文化,當 時以省嘉中旁東門町眷村及仁愛路白川町眷村美食最為聞名。 隨著眷村房屋老舊,配合國防部改建眷村工程於89年1月原眷 村拆除重建,94年5月改建完成為經國新城,其搬遷入住之住 戶,是來自嘉義縣市17個眷村的居民,17棟的大樓是來自不 同群族,也因隨著空間及環境變遷;當年盛況空前眷村美食店 家;紛紛退休頤老延年,傳統眷村家鄉味已不復見。 配合政府積極推動在地眷村文化,105年於經國新城舉辦第ㄧ 次眷村美食文化節,受到廣大熱烈的迴響及好評,涂市長期望 年年舉辦,肯定為嘉義市帶來觀光商機與眷村風華再現,將媽 媽姥姥遠從大江南北絕活-家鄉味好手藝傳承下ㄧ代,讓年輕人 學習廚藝技能日後好謀生,未來還能建立社區文化產業;增加 就業機會,並協力推動嘉義市地方產業及觀光之發展;盈餘捐 出部分做為社區獨居老人共食之膳食費。

計畫內容

一、人才培育及傳承
由經國新城里長們及街坊社區里民推薦各省籍媽媽姥姥們,具有特色的家鄉味,出來傳習教授指導,人才培育,再進行實地演練烹飪的課程,培養一技之長。後續針對過往的記憶及廚藝細述。目前暫定分成20組,每組約編制6個成員,姥姥一人助理一人,真材實料的完整呈現,將記錄所有的採訪過程,以便之後能將其彙整成書籍的素材之一。
二、建立社區網站-姥姥美食學堂
將每次姥姥家鄉味烹飪食譜全數登錄至社區FB網頁,文化部社區通,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社造專網,讓所有的社區民眾皆能實際瞭解此活動執行狀況,並能依己之力,提供各種協助。並在社區網頁內開設「眷村美食專區」,以供居民發聲,提出各式執行活動時所面臨之問題,作為改進之原動力。
三、建立資料庫-錄影拍照、記錄、編輯撰寫
主要以協會成員及退休教師、退休從事藝文所組成及採訪志工團隊來參與編輯團隊為主體,於編輯期的兩個月內,每二週固定討論。把錄影拍照記錄整理,編輯撰寫,有系統的建立資料庫。
四、成果發表會-展覽活動照片及書、姥姥三代同堂手作料理
擬在經國新城社區廣場舉辦社區成果發表會,主要展覽出此次活動中所有的活動照片及剪影,發表專書內容,分享此次活動的成效,並將編輯完整的實體書成品發表。活動中由姥姥們率領三代同堂ㄧ起來;她們親自指導下一代手作家鄉味,蔥油餅、韭菜盒子、擀麵皮包水餃,大家分工合作,並將完成的食品作為當日中午大家共餐食物,呈現一個不一樣的發表會。

執行成果

一、媒體行銷—網路平面
每個月在社區討論會議完成之後,將會議記錄與決議事項全數登錄至社區FaceBook網頁,文化部社區通,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社造專網,讓所有的社區民眾皆能實際瞭解此活動執行狀況,並能依己之力,提供各種協助。並在社區網頁內開設「討論版專區」以供居民發聲,提出各式執行活動時所面臨之問題,作為改進之原動力。
二、實體意義—社區成果發表會之三代同堂姥姥家鄉味傳承大會
擬在社區廣場舉辦ㄧ場別開生面-三代同堂姥姥家鄉味傳承大會,由姥姥們率領三代同堂ㄧ起來;由姥姥們指導手作家鄉味,蔥油餅、韭菜盒子、擀麵皮包水餃,大家分工合作,完成為當日中午大家共餐食物。此活動意義深遠;增進家庭情感,建立三代同堂和樂安康幸福家園。
三、活動文宣平面DM社區及媒體宣傳
白川町-姥姥家鄉味的傳承記憶書籍出版
四、成果期待
藉由田野調查活動、出版之實體刊物、圖像影像之展示,呈現白川町眷村美食,可以讓社區民眾具體瞭解眷村美食的點點滴滴,並透過此活動可以連結已有深厚基礎的社區報跟影像紀錄活動。結合在地的國民小學,讓學童透過教師的引導正確瞭解社區的歷史、昔日飲食文化,作為教學上活生生的題材,以培養社區種子人才,帶動社區發展,營造學習型社區,達到社區文化、文化社區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