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故鄉在舌尖—靈魂深處的母國家鄉味獨門記憶

  • 轄區

    嘉義市東區過溝里

  • 負責人員

    陳真真理事長

  • 聯絡電話

    0960752100

  • 聯絡信箱

    enjen.opera@ymail.com

單位簡介

嘉義市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成立於民國99年10月1日。
一、協會宗旨
以「美學、創新、多元」為理念,致力於推廣臺灣文化藝術與發揮教育 學習、培養技能發展等功能,並增進族群間之文化交流,達成文化傳承及社會和諧。
二、組織概述
由協會理監事、協會講師、協會志工群組成。
三、協會實績介紹
我們以認真的態度提供學習機會,讓學習更容易,也滿足新住民自信的求知慾。在新住民二代們陸續加入學習行列同時,增添學習親情和活潑的學習參與。
(一)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辦理
技藝學習類—服飾修改及車縫實作班、棒針編織實作班、毛線拼貼實作班、創藝押花實作班、優質廣播培訓營、金工創作實作班。
(二)參與公益活動表演藝術類
歌仔戲研習班、歌舞劇研習班、民族舞蹈研習班、世界各國傳統舞蹈研習班。
(三)異國美食類
  1.參與政府活動,異國美食擺攤:
(1)101年度移民節:越南美食品嚐、菲律賓地方糕點品嚐、大陸地方特色菜餚展示及品嚐。
(2)104年10月10日體育場「好食在嘉義」墨西哥塔克塔克餅。
(3)104年12月27日檜意森活村「2015嘉有好禮成果發表會」墨西哥、客家美食。
(4)105年11月5日棒球場「多元族群 繽紛諸羅 移民節-多元文化市集」墨西哥、客家、哥倫比亞美食。
(5)106年4月2日「光路社區盪鞦韆 嘉義邀你high翻天」墨西哥、客家美食。
  2.自100年起辦理技藝類活動成果展示,每期舉行小型異國美食交流品嚐。
  3.102年1月6日辦理【溫馨異國美食嘉義爭霸賽】
  4.103年參加嘉義市102年「客家情 家鄉味」溫暖料理比賽(越南菜)。
  5.104年輔導「墨哥慢速食」榮獲嘉義市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優」級
  6.105年7月20日協辦內政部移民署嘉義服務中心辦理「蓋拉蓋查節」。
  7.105年8月19日應邀至中埔鄉中山國小異國美食-墨西哥料理介紹。
  8.105年9月3日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老師美食教學示範。
 (四)辦理新住民第二代子女學習類-語文及技藝類
四、榮獲105年度教育部表揚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

計畫緣起

一、新住民家庭日漸增加,亟需社會關懷
臺灣自民國76年來,新住民家庭快速增加,漸漸改變著臺灣的社會結構。「新住民」顧名思義就是來自臺灣以外的國家,在美麗的臺灣落地生根。她們和我們僅是原生國籍的不同,但要面臨的考驗和適應,卻顯得困難重重!
這群新世代的婚姻移民,大多來自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她們在適應家庭內部的各種關係之餘,還必須面對移入所造成生活、文化的調整以及族群、性別、階層等各種認同的衝突與矛盾,還要忍受不時的思鄉之情,實在是非常「心」苦。
因為「緣份」,她們來到了臺灣,所以我們希望給她們一個「娘家」,一個溫馨、可倚靠的避風港,為她們提供各種友誼協助,例如免費的法律諮詢及獲得社會資源之管道,保障新住民在家庭,健康,社會,工作,教育與法律上應有之權益,培養藝術教育的素養尤為重要,這是我們正在進行中的各種活動,也是臺灣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展現。
而食物,牽繫著人情和歷史。吃,是成長為成人文化的一部份,飲食,教你怎麼成為你。既便是已經全球化的今天,吃這件事情,還是各地最獨特美麗的風景。料理的手法,可以看出一個家族的特性。這是食物所可以帶給人們聚集的力量,也代表著某種文化意義。
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因風俗習慣不同,在餐飲上也因食材烹器等偶未雷同,而呈現的口味當然各有其美食特色值得推廣。且從食物交流中,可看出人文特色,也反映了各族群對生活環境、信仰、養生以及分類概念,是我們計畫所要探討的目的。因此我們更應把新住民記憶深處的母國家鄉味,透過圖片文字將風貌留住及推廣給更多民眾。
二、政府設立新住民發展基金,推動新住民照顧輔導工作
發展基金所推動新住民照顧輔導工作,實際照顧對象已涵括外籍與大陸配偶,近年來亦擴及其子女,為符實務運作,並加強培力新住民及其子女發展成為國家新資源。本協會亦申辦多項內政部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多元文化相關活動,目前成果拓及新住民二代,不論技藝學習、藝術養成、表演藝術、廣播營等,均有亮麗成績展現,可說將內政部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之各項活動,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從技藝研習結訓之異國美食體驗,拓及新移民文化交流
對異國美食推廣的靈感,啟之於新住民的家鄉小吃品嚐,因為辦理各項技藝研習,照例需要成果展,在民以食為天的活動策劃,通常輔以學員家鄉口味分享,日久對來自世界各國的姊妹家鄉廚藝,產生獨特口味的好奇和獨特口味的好奇和讚賞,因此產生出版異國美食計畫,讓更多社區民眾因美食更進一步了解新住民的家鄉民情。

計畫目標

一、運用多元文化的特性,透過圖片文字將新住民的飲食特色及文化背景,彙集成冊述說生命成長故事的飲食文化生活史,並依新南向政策之國家新住民主題領域,分類輯編、研究、展示、行銷及服務等,俾拓展新住民和社區、民眾之互動交流有個開始點。
二、逐步搭建嘉義新住民飲食文化的整合平臺,運用地方資源,協力促進在地文化扎根及永續發展。結合各類人才,讓周邊及相關團體共襄盛舉,協力完成飲食文化教案及在地知識學。
三、在嘉義生活場域裡,透過學習如異國料理教學或創意,共同以知識交流觀摩,建置更完美、可串連在地青年或黃金人口的力量,使嘉義地方特色文化得以重新演繹加值,讓民眾瞭解及推廣。
四、透過嘉義在地文化深度的體驗,讓嘉義在地及外來旅客認識嘉義,成為嘉義在地知識學的分享平台,成為嘉義在地知識學未來的最佳詮釋及建構。
五、從歷史角度的觀察,以社會產生的飲食文化空間視野,將此複雜時空交叉的飲食演替混融過程,運用本計畫推動嘉義新住民飲食文化之地方文化空間,形成嘉義社區的複合設施,作為社區文化核心據點及獨有的地方特色,成跨文化領域的合作機制。
六、引發新住民二代,對母親母國飲食文化的傳承興趣,藉由家人「家庭共食」挑起家庭味覺與嗅覺感受,促進新住民家庭親子和諧、家庭和樂。

社區資源現況

一、單位的資源
民國99年因緣際會接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開始多方位策劃多元文化相關活動,諸如:手工技藝學習-服飾修改班、棒針編織班、服飾車縫班、創藝押花班、廣播營等,更要讓新住民融入社區,讓她們學習台灣傳統文化「歌仔戲」,對新住民懷念家鄉菜,舉辦「溫馨異國美食嘉義爭霸賽」,不定時舉辦小型異國美食供大家品嚐,多方關懷新住民及其二代,增加民眾與新住民融合度。
身為嘉義市唯一的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努力推廣傳統文化,更接受嘉義市衛生局委託「衛生教育宣導」創作穿越劇宣導動中演出,以傳統表演成為嘉義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的橋樑,創造出更多元的無限。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成功培育地出606人次的新住民女性,已經有愈來愈多技術純熟的學員,運用所習得的技藝幫忙家計收入。目前已將她們的學習成果整合,成立了互動平台(facebook、Line)、個人工作坊及「臺灣好媳婦」手作商品,也經常在各種活動場合公開展售,頗受民眾喜愛。這一切可以說是從「點」的紮根、「線」的延伸,邁向「面」的連結,亦藉此增加「新住民」的學習選擇及改變學習認知態度,獲得在臺灣更有利的生存條件,造成良性的循環。
二、社會資源
民國76年起至105年12月統計外籍配偶人數521,136人,嘉義縣12,686人,嘉義市4,834人,合計有17,520人。人數每年持續增長中,他們來自世界各國,除了最多的中國大陸以外,東南亞地區有越南、印尼、菲律賓、緬甸、泰國、日本、香港…等,其他地區如: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哥倫比亞、秘魯、澳洲、土耳其、冰島、智利、墨西哥、英國、阿拉伯、馬來西亞等。
三、飲食文化資源
如果聚焦於新住民的母國飲食文化中,移民或教育交流的異鄉人和食物的關係,用食物串起世代間關於移動、鄉愁和品味的記憶,以食物訴說時光流轉的故事。每一道家鄉菜都溫暖了脾胃之外,更承載著家族、家鄉和文化的記憶。
現代人對美食的關注已提升到了超越純感官享樂的地步。我們不僅要吃得美味,還要吃得健康並不破壞環境。我們不只渴望嚐鮮,還想知道食材背後的風土人情,特色菜式背後的創意手法及理念。俯視各國庶民料理漸進交融異國文化的脈絡,可以感性的懷想母國故事與昔日餐飲情境,可以樸實的筆記錄了臺灣新住民在臺灣的生活史,穿越國境,這是值得我們策劃的一本嚼在唇邊、流抵心田的滋味記載。

計畫內容

一、地方特色產業知識人才培育計畫
(一)從社區家庭廚房找出敏感度、雞婆性新住民家庭主婦,輔導以專業知識訓練。
(二)從食材、配料、香辛料、餐具等食物烹煮基本知識及運用當地食材方式培育創新飲食文化。
(三)由專家授以健康、營養、保健、特殊料材、食品添加物等系列知識課程。
(四)以家庭為選定特色培育計畫,以便達到嘉義市政府推廣之「食在安心」從家庭相互呼應。
(五)預計規劃10小時人才培育課程,目前本計畫暫訂20個東南亞地區特色料理為目標。

二、 新住民母國飲食文化家鄉味出版計畫
(一) 經過新住民同意提供家鄉特色食譜及做菜手藝調查後,著手先初步整理分類,篩選初步可以編撰的食譜資料,再和提供者確認時間地點,排定時程,準備所需食材器具等所需物件,展開拜訪、討論工作流程,最後敲定整個工作流程時間表,全體工作人員按表執行。
(二) 本期預計以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含:越南、印尼、泰國、緬甸、  柬埔寨、菲律賓、日本等)和哥倫比亞新住民母國飲食文化開啟地方知識推廣和見學。
(三) 文字及美編、攝影組員負責採訪工作。
(四) 蒐集完整之資料,交付編輯團,由編輯團負責整個食譜編撰工作,包括文字整理潤飾、圖片修飾成形,美工搭配、食譜風格確定、色彩確定、序言邀請催稿、前言及後記述言。
(六)暫訂實體食譜書之編輯內容為:印刷數量500份,食譜尺寸為高27公分寬20.5公分,以銅板紙彩色排版平裝印刷。

三、 新住民母國飲食文化知識推廣見學及成果展示計畫
(一) 預計辦理動態和靜態成果展示各一場,另配合政府活動成果展示。
(二) 動態系列成果展示—於移民節時以現場示範為主,期以「飲食文化節」永續辦理,並增強協力促進與在地文化之紮根,成為典藏在地特色知識推廣見學文化永續發展能量,拋磚引玉為開端。
(三) 靜態成果展示—配合每年移民節活動,將新住民飲食文化成果食譜,以條件式方式贈送民眾,如:回答問題,答案正確。有關一般飲食常識等機智問題活動,回答符合標準範圍內等。

執行成果

一、網際網路行銷平台建置
期透過嘉義在地新住民飲食文化深度的體驗,讓嘉義在地及外來旅客深切認識嘉義,漸而成為嘉義在地知識學的分享平臺;另外,因為嘉義在地知識學的分享平臺建置,將嘉義在地新住民飲食文化及其家庭人物故事的編撰紀錄,也是啟動嘉義在地知識學的最佳詮釋及建構。本活動進行並將訪查內容及執行進度,以電子廣告發送方式。於FB、LINE上固定篇幅報導露出。
二、文宣出版及平面媒體宣傳
將本計畫出版之「嘉義新住民獨門家鄉味專輯」,不但可行銷嘉義地方文化及強化嘉義地方新住民飲食文化的知識內涵,再運用各類文宣及平面媒體宣傳,期達到預期效果,預計以單元特色主廚方式,接受平面媒體採訪或專題報導。
三、成果期待
(一)藉由訪查及採訪活動、出版「嘉義新住民獨門家鄉味專輯」、圖像影像之展示,不但可行銷嘉義地方文化及強化嘉義地方新住民飲食文化的知識內涵,更可以讓社區民眾具體瞭解新住民飲食文化,並透過此活動可以充實地方知識研究,提高典藏、研究、展示、教育、行銷及公共服務,使新住民特色文化得以整理演繹加值等。
(二)結合在地的國民小學、民間社團,讓社會對新住民及其二代,和新住民母國飲食文化的了解,運用過去新住民在飲食文化的歷史軌跡資料進行系統性的編輯及展示,並開始建置新住民飲食文化地方學專頁或相關資料分類收輯,提供社區民眾可以查詢及利用在地知識之資源;透過正向的引導正確瞭解新住民飲食文化加入到台灣社區歷史,協助新住民運用家庭的優勢妥善結合社會資源,將既有地方知識發展為特殊教案,使民眾了解多元文化並相互尊重,並作為未來融相互觀摩學習的部份題材。
(三)在民以食為先之下,從「食」的專業,強調資源互利共享跨領域合作機制,從社區面對新住民帶來的改變和發展面向,逐步搭建出新住民飲食文化的整合平台,達到社區接納、融合之創新文化發展雙向進行、尊重新住民母國飲食文化,提供在地知識學習網路,共同傳承推廣,促進在地文化紮根及永續發展。
(四)希望藉出版「嘉義新住民獨門家鄉味專輯」之活動,一方面將嘉義新住民飲食文化展現出的在地知識內涵融入社區民眾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確立嘉義所獨有的地方特色展示,以免在全球化趨勢中,失去了嘉義所建立出的在地自主性與特色飲食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