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西區福全社區發展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西區福全社區發展協會

  • 計畫年度

    101 年度

  • 計畫名稱

    話福全‧勾勒家鄉情-社區文化調查計畫

  • 轄區

    嘉義市西區福全社區發展協會

  • 負責人員

    蔡文成

單位簡介

福全里歷史沿革:
福全里地勢平坦,光復後行政區域編制時,將番子溝田、棉麻會社、機關庫、製冰會社等四地區住戶編為「福全里」。竹寮仔、火車寮(竹圍站)、姜母寮仔等編為「三民里」。民國41年調整行政區域時又將二里合併為一里,名為「福全里」。東與書院里為界,西與福安里為界,南與西平里為界,北與竹圍里、後驛里為鄰,面積1.6平方公里,29鄰,近1700戶,人口數約有5,300人。東為博愛路二段,西為中興路,南為中央排水幹線,北臨中興路為範圍。

計畫緣起

有鑒於福全社區發展協會於去年12月3日成立,目前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共計130人,為能展現社區積極推動相關事務的決心,有爭取相關資源,招募及組訓更多對於熱愛社區公共事務的志工,透過有系統、有方法的學習資源,使社區培養專業的社區發展人才。並透過社區資源調查計畫,進行福全社區文化資源調查,建立具有在地歷史意義及人文發展基礎平台。
透過本計畫培育社區營造人才,推動相關社區營造工作本年度將以社區資源調查為基礎,以社區之人、文、地、景、產等為計畫內容,建立社區資源的資料庫,作為社區營造的基礎,並將計畫成果呈現於社區文化地圖中。進行社區志工組訓培育工作,發掘社區專業人才,透過組織分工,發展各類社區營造工作。

計畫目標

(一) 培育社區發展種籽人才,推動各項社區營造工作。
(二) 透過社區自主調查社區資源,提出保存研究、活化運用、創新再生的可能。
(三) 以社區文化公共議題的操作,凝聚社區意識、帶出社區活力,實踐社會參與、形塑社區共同體。
(四) 藉由社區營造「守護社區、公民行動、人文提升、教育深耕」等多面向的結合與實踐,正確傳達出社區營造的經神意涵。

社區資源現況

文化及其他資源特色:
(1)文化資源特色:番仔溝田仔:位於本里東南方友愛路和北港路交會一帶,因為從前是番仔溝聚落所屬的田園,故稱為「番仔溝田仔」,日治後火車站開通,本地才有人口聚居,並建了伏龍宮為信仰中心。本地西南角又稱為「竹寮仔」,係因為海口地帶居民遷來時無力興建好房子,而用竹子搭建成屋,故被稱為「竹寮仔」。嘉邑伏龍宮:位於番仔溝田仔,主祀天上聖母二媽,是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日治時代大正9年時,本地瘟疫流行,遂有人前往東石鄉蛤仔寮港宮奉請聖母二媽,瘟疫即告平息;原本安奉於火車站機關庫後側民宅,民國36年始建廟於現址,民國78年又予以擴建,在街道與房屋的簇擁下,廣大的廟庭成為本地居重要的活動空間。農業試驗所嘉義工作站(棉仔會社):位於舊僑平國小西側,北港路和中興路交會口附近,原是日治時代台灣棉花株式會社的繰棉工場所在,嘉義人簡稱為「棉仔會社」。台灣棉花株式會社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全額出資的子會社,設立於昭和12年5月(1937),總公司在台北市,嘉義棉仔會社的主要工作,是將來自高雄、台東等地的棉花挑出棉籽。當時棉仔會社有宿舍分佈在民權路、忠義街和華明里一帶,光復後棉仔會社被台灣縣農林廳接收,改為農業試驗所嘉義工作站,並於民國68年撤廢,如今該地是一醫療用地,由署立嘉義醫院管理,惟尚未開發。 
(2)其他資源特色:本里機關林立,如嘉義市議會、嘉義市農會、嘉義市第一分局、嘉義市衛生局、西區衛生所等皆在本里。本里寺廟有伏龍宮、南天門太子行宮、真武廟、慈靈宮等,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南天門太子行宮中壇元帥慶典為里內一大盛事。近年嘉義市觀光旅遊盛行,亦帶動社區所轄飯店(優仕飯店、鼎川飯店、聖荷西大飯店、香湖國際大飯店、京華旅社)及餐廳(船老大、松村日本料理)發展。其中,嘉義市希諾奇臺灣檜木博物館也座落於福全社區中。

計畫內容

1.社區資源調查:透過資源調查人才培育課程,使居民紀錄社區人文歷史,豐富社區文化內涵。強調社區專業人力養成基礎,並將資源調查成果轉化為社區文化地圖。進行福全社區文化資源調查,蒐集地方人文歷史。促進社區居民熱愛土地,認同撰寫社區歷史的使命感。
2.社區文化地圖製作:透過社區資源調查成果,編印社區文化地圖,規劃區域性的深度文化之旅,促進福全社區的文化行銷。
3.縣外參訪
4.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