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江蘇同鄉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江蘇同鄉會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風華再現-復國新城眷村文化資源訪查計畫

  • 轄區

    嘉義市東區中山里

  • 負責人員

    譚國華理事長

  • 聯絡電話

    0916321088

  • 聯絡信箱

    f0911438@yahoo.com.tw

單位簡介

江蘇同鄉會成立宗旨為聯絡同鄉感情,團結同鄉意志,發揚互愛精神,社團法人嘉義市江蘇同鄉會於民國72年設立登記,已經擁有34年悠久歷史的江蘇同鄉會為嘉義市最大的同鄉會,每年都固定舉辦傳統的祭祖活動及新春團拜,每位來自江蘇同鄉的第一代會員們不乏高齡90歲以上的長輩。

計畫緣起

一、嘉義市眷村文化資源豐富

38年起國軍陸續遷徙至台灣,為解決大量人口進駐產生的居住問題,遂於各地興建房舍形成村落,即為後人所稱『眷村』。嘉義市的眷村始於嘉義市東門町(日治地名,即陸軍「復國新村」、空軍「建國二村」舊址),建置職務官舍供飛行軍官居住處所,38年陸軍75軍軍部進駐嘉義市山仔頂,眷屬借住嘉義商職、嘉義中學、啟明國小等校舍;同一時間為解決隨軍眷屬住的問題,遂由軍方覓地兵工自建或委外承建,前後共計約三十餘座,本協會的會員也各自散落居住在各眷村。 
眷村文化記憶日減遺失,極需啟動保存動作
80歲以上長輩的難得回憶,第二代的榮民眷屬也經歷這段過程,為使如此價值的歷史紀錄得以保存,新馨社區關懷營造協會創辦人陳小鯨,花了5年多時間,跑遍嘉義所有眷村,收集及記載嘉義市老舊眷村的生活故事,為保存眷村文化掀起了開端。  
三、勾勒過去回憶,傳承並繼承文化精神
102年推動「國民記憶庫」計畫,以「個人小敘述匯聚成國家大歷史」的理念,鼓勵全民共同參與說個人生命記憶、分享自己的故事,期能從相互認識與瞭解,連結人民向心力與對臺灣這片土地的認同感。期藉由此次計畫過程,帶領榮民再次回憶眷村生活的記憶,也使其後代及其他民眾一同了解過去的眷村文化。

計畫目標

  • 蒐集並記錄榮民記憶資料庫。
  • 眷村文化記憶訪談及影像錄製。
  • 舉辦眷村文化記憶座談會,回顧、知新與傳遞。
  • 懷舊生活照片展示空間設置。
  • 藉由定期舉辦與談活動,活絡社區民眾參與,與促進社區活化。
  • 促進民眾對眷村文化之關懷與投入。

社區資源現況

一、人的資源
復國新村成立於民國42年,由第九戰鬥團官兵協建。當初隸屬於陸軍七十五軍第九戰鬥團,原眷戶為58戶,改建後為155戶。民國85年奉准改建,由軍眷住宅合作社籌建,民國85年12月動工改建為12層大樓,民國88年5月年竣工,民國89年9月完成進住,共建眷舍155戶,更名為「復國新城」。
二、地理環境資源
復國新城現址位於啟明路、中山路、民國路、安樂街四條道路所圍範圍之內,東向有嘉義公園、嘉義植物園、嘉義農業試驗所;南鄰中山路,對向車道有一職業學校嘉義高商,鄰近嘉義高商又有華南高商與嘉義市立棒球場;西側則有嘉義地方法院以及商圈;北面則有太元宮。
三、文化資源
復國新城位於嘉義市區範圍內,延民權路往西進市中心方向1公里處,有多項觀光文化資源,如檜意生活村、北門車站、嘉義市文化局、嘉義市立博物館、鐵道藝術村等。沿中山路向西至中央噴水池處,亦有噴水圓環與吳明捷塑像。沿維新路向北處則有嘉義監獄。

計畫內容

一、社區人才培育計畫
社區營造人才培育是首次進行社區營造工作最重要的基礎,因「社造乃造人」,有了社區志工才能協助各項社區發展工作,本協會將規劃進行12小時的社區營造人才培育課程,邀請社區營造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來社區講述及引導社區居民了解相關社造觀念、訪談技巧、實地演練等課程。

二、社區資源基礎調查與耆老訪查
藉由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推薦,並協尋擁有過去眷村時期照面之住宅大樓住戶,透過電腦技術進行影像掃描或翻攝方式,將照片資訊進行保存。同時記錄各張照片內容與資訊,透過整理建置影像資料庫。透過社區內訪問與紀錄,加上資訊之蒐集描繪出過去中山新村之行政區域圖,同時與現今之街道進行對照。另外根據所蒐集之歷史照片進行對照、標註與記錄。

三、社區刊物編撰及成果發表
透過與社區榮民眷屬身分之住戶訪談,紀錄過去眷村生活文化相關資訊,以工作坊形式將記錄加以整理與彙編,形成可用與可保存傳遞之資訊,以利後續其他對於該區眷村文化有志的對象繼續研究,並讓實際參與的社區居民們能有親身體驗作品產生的成就感。

執行成果

一、每月固定於網路空間提供調查進度,與活動行前宣傳資訊,並透過臉書各大社團、粉絲團分享調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