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東區仁義社區發展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東區仁義社區發展協會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仁義「真」、「水」老照片徵集暨水資源探討計畫

  • 轄區

    嘉義市東區仁義里

  • 負責人員

    徐國榮理事長

  • 聯絡電話

    0910837999

  • 聯絡信箱

    NO@MAIL

單位簡介

嘉義市仁義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100 年11月29日
一、協會宗旨:
促進社區發展,激勵居民團結互助,打破社區居住空間藩籬,營造社區安和融洽氣氛,改善社區使成為美好居住環境。
二、組織概述:
協會理監事、社區志工以及老人關懷據點。
三、社區介紹:
信仰中心—三台宮,學區內有嘉北國小和北興國中,新生路和台林街與忠孝路擁有許多產業與美食據點,社區鄰近林務局和學校,退休教師或公教人員占本社區居民人口相當比例,未來可透過社區營造讓社區的青年和黃金人口一起來參與。

計畫緣起

一、仁義社區位於嘉義市最重要文化資產重地,更前後毗鄰著已有豐碩成果的社區。
仁義社區坐擁左右逢源的台灣國際著名阿里山森林鐵路及台灣林業產業等重要文化資產,鄰里和頂庄里自然生態社區夥伴。雖有幸在105年開始進行社區總體營造,開始了仁義里的社區資源調查,但在人文薈萃的嘉義菁華地帶,擁有豐富鄉里美食及文化資源的仁義社區,極適合進行社區資源整合之推展,以提升社區能見度,成為嘉義市的新亮點。
二、仁義社區雖具藝文之資源優勢,然欠缺音樂藝文產業與社區活動的整合,且貫穿本社區的北排水幹道,急待思考北排的親水環境運用以整合成本社區獨一無二的親水文化資源環境。
仁義社區,擁有嘉義市學生數最多的北興國中與嘉北國小,兩校皆具有最優質的管樂團隊,而社區居民多數居住在華廈大樓,或是從事餐飲等商業,加上安親班櫛次鱗比,藝文教室更是多不勝數,然而居民欠缺催化活動,彼此互動性不足,不利於社區認同及營造,倘能整合相關資源,啟動社區參與機制,日後必能展現成效。
然而貫穿本社區的嘉義市北排水幹線,自新生路至世賢路一段於民國 70 年完成梯形明溝整治,共長約2,120 公尺,維新街道路開闢時,將本幹線改為排水箱涵供做道路使用,本段排水狀況尚稱良好,其餘新生路以東幹、支線現有明溝大部分雖未整治,但現有溝底坡度良好,排水狀況甚佳。而近年因家庭污水「原汁原味」地排入了牛稠溪,根據市府針對牛稠溪三個主流段監測結果,水質全都不符標準,而這些污排水更是嘉義市農民主要的灌溉用水,亟待大家共同思考如何營造成一個有利市民的親水空間。
三、105年已開啟社造之門,106年本社區將更積極投入社造,以回應嘉義市目前在本區所建設投入的豐富文教資源。
仁義社區在105年已進行資源調查,踏入了社造之門且有不錯的社造果實,而這果實必須不斷積累,更應回應社會的整體期待,因此仁義社區在105年的努力後願擔任起社造串聯其他社區與鄰近資源整合的媒介,整合本社區鄰近的社區與附近豐富的文教資源。
四、延續資源調查活動在第二階段進行老照片徵集與老照片說故事,並在最後進行成果展示,提升社區民眾對社區有更深的認識和活動參與意願
由於居民對於社區特色與人文關懷較為欠缺,故本社區105年的營造活動期待能藉由訪查活動與成果展示,促進社區人士互動機會,證實也收到效益,也增加社區民眾對社區的認識,並已提升民眾參與社區活動與社區關懷的意願。因此這一階段應有更深遠的目標和更強大的執行力,老照片的徵集和說故事,一方面可以發掘仁義里更多的歷史,更可以透過說故事,看見社區裡更樸實接近土地的那份情感。

計畫目標

一、培養社區營造的人才,強化社區發展的行政能量。
二、建立及公布社區人才資源系統,活絡社區人力資源之應用。
三、結合學校推動學生認識及關懷社區,促進對社區之具體貢獻。
四、獎勵青年提出社區營造方案,促進社區活化與發展。
五、活化沒落的都會商街,再現繁榮風華的光景。
六、經由社區營造成果之展現,促進社會大眾對社區營造之關懷與投入。
 

社區資源現況

一、文化資源
仁義三台宮創立於西元1728年,尊奉保生大帝,康熙年間,先民林耀宗、林耀烈兄弟,由祖家迎來金身一尊,在舊名台斗坑供奉迄今近三百餘年,向來香火鼎盛,因歷久殿廡剝蝕不堪,經地方信士倡議新建,民國五十五年堪擇現址發起籌組新建委員會,並推選黃保順為主任委員,集合先達人士負責募捐購材,於民國五十七年新建竣工。原本每年舉辦一次遶境活動,現今改為每三年一次,為本社區節慶活動特色。
二、景觀資源
本社區鄰近檜意森活村、嘉義市文化局、假日花市和頂庄里社區自然生態步道。本社區有北大排水溝自然生態豐富,以及忠孝路大片綠地,嘉北國小鄰近於嘉南街的綠地和藝術廣場。
三、產業資源
新生路、台林街、忠孝路擁有嘉義美食,諸如阿水師、榕樹下剉冰、北興臭豆腐蚵仔麵線,新港鴨肉羹、江媽媽雞排、嘉農人雞排等等名揚台灣的美食,還有其他特色產業,值得做通盤調查,做細部連結,促進社區活力。

計畫內容

一、社區討論會議
每個月月初由籌劃人召集社區發展工作相關人員,於鄰里辦公室,討論目前社區老照片蒐集、特色美食及藝文文化產業店家訪調等執行進度;並且檢討上個月工作進程的困境或缺失,共同討論尋找改進之道,作為擬定下個月工作內容與活動參考。
二、社區line族群或透由「台灣社區通」仁義社區部落格交流
以點建立線到面的建置社區line族群,並於每個月社區推展活動會議結束後,將會議紀錄或是決議事項,透過line族群或仁義社區發展協會部落格上傳與分享資料,也透過臉書粉絲團讓社區民眾可以了解社區營造活動的運作與執行狀況,並依己之力,提供協助;也歡迎社區居民透過討論提出良善建議與想法。
三、社區營造人才培訓
社區人才培訓將分為四部分進行:社造人才培育、社區說故事與社區導覽人才培訓、社區刊物編輯人才培訓。社造人才培訓部分,105年度為本社社區社造起步之初,106年度除了延續105年度的成果外,更請解說老師,實際帶領參與課程學員進行實際的導覽解說,透過實際的解說來增加自己操作解說教育的機會。因為解說除了是一種服務外,也是一種管理溝通的方法。其構成的要素主要有「經營管理機關(社區發展協會)」、「解說資源」及「遊客」三方面,讓專業的導覽老師在解說現場進行經驗傳承與交流。
除此之外,持續舉辦社造講座課程,聘請相關社造專家到社區協助培訓,邀請社區發展協會成員以及有興趣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與,深化居民平時的社造能力,並透過上課時間凝聚社區情感,也建置社區內部社造能力資源網絡。
於鄰里辦公室或學區學校的會議室或教室、閒置空間,進行老照片說故事與導覽人才培訓,聘請說故事以及社區導覽專家學者設計並辦理培訓課程,並邀請社區耆老或是社區優秀熱心人士(如老照片擁有者、社區資源管理者(角頭廟管委會委員)等)一起來說社區人事物的故事,並辦理駐地踏查活動,讓社區人士一起參與並了解社區景觀的美與重要。
持續辦理社區刊物編輯人才培訓,105年度主要對社區發展協會成員所組成的編輯群作培訓,106年度以仁義「真」「水」為刊物主題,讓在社區土生土長的理事長帶著大家欣賞仁義社區的真和美。刊物名稱-仁義「真」「水」-,其餘各單元為「老照片說故事」、「社區特色美食產業」、「社區藝文文化產業」、「仁義文化流域-水資源探討」、「106年社造花絮」等六大主題。
四、社區居民參與
仁義社區居民居住形式以集合住宅居多,居民平日忙於工作,互動性不高。本次社區營造活動,透過老照片的徵集,誘使居民走出來,並設計社區居民在社區說屬於在地的故事,讓社區成員做進一步了解。並辦理鄰近社區互動交流活動,邀請更多居民參與。
透過刊物,影響社區居民,並提供給不只是社區居民,更推廣到鄰近社區的居民或學校學生共同參與探討仁義社區的各項資源與面臨到的困境。
刊物增設臉書粉絲頁,將相關資源調查照片及文字呈現於臉書粉絲專頁中,讓社區居民可以引起共鳴,並在粉絲專頁中設計限時說故事可獲小紀念品獎勵活動,鼓勵居民於臉書專頁中留下動人的仁義小故事,相關內容亦另徵得元著作人同意後於實體刊物中呈現。
五、成果發表會議
以仁義社區發展協會為主,由總幹事和副總幹事召集會議,討論籌備成果發表會之地點選擇、租借、布置事宜,以及店家邀請,還有志工人力配置與排班相關事宜。

執行成果

一、網際網路行銷
設置社區「報馬仔」定期發布進行執行進度與訪調情形,並於台灣通社區網站或line族群上傳放置調查結果,讓社區人士知道並關心社區發展。並透過臉書粉絲團進行活動宣傳以增加活動效益與參與人數,期待能以整個嘉義市為基礎宣傳及活動參與目標。
二、文宣出版及平面媒體宣傳
出版文化產業田野資料、老照片說故事集及北排水資源探索實體刊物3類,其中老照片說故事集和文化產業調查集。
三、成果期待
(一)藉由田野調查活動、出版之實體刊物、圖像影像之展示,可以讓社區民眾具體瞭解文建村的點點滴滴,並透過此活動可以連結已有深厚基礎的社區報跟影像紀錄活動。
(二)結合在地的國中、小學,讓學童透過教師的引導正確瞭解社區的歷史,並作為教學上活生生的題材,以培養社區種子人才,帶動社區發展,營造學習型社區,達到社區文化化、文化社區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