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巿育人國民小學
  • 單位名稱

    嘉義巿育人國民小學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情繫花香‧夢想起飛

  • 轄區

    西區

單位簡介

提案單位 單位名稱 嘉義巿育人國小 承辦人
職稱/姓名
學務主任 /張枝琴
連絡電話 052351595#630 電子信箱 coc5956coc@gmail.com
傳真 052856518 地址 嘉義巿育人路211號
 

計畫緣起

  「港坪花卉特區」素有嘉義巿後化園之稱,剛好位在育人國小學區內,自光復初期即開始種植,隨都市發展,務農人口老化,工資高昂,造成經營日趨困難,營農意願低落,花卉栽植面積日益減少……。因此,讓學童理解本區農業發展的困境,推動花卉創意產業協助花農,帶動本區持續發展,實為必要之急;另外,嘉義市劉厝里有一棵全市最古老的老樹,它是四百多歲的大榕樹,前任嘉義巿巿長張博雅將這一棵榕樹封為「諸羅鳥榕王」,當地居民認為老榕樹能活那麼久,一定有靈性,就把它當作神靈膜拜,並稱呼「榕仔公」,開辦小小導覽員課程讓師生共同實地踏查老榕樹歷史及傳奇故事,將在地史蹟留傳下來。最後藉由實作、欣賞陶藝之美及樂器演奏來安撫目前社會紛爭不斷、人心浮動,讓心靈沉靜,是本計畫對學童、社區發揮最大效益之處!

計畫目標

一、落實「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鼓勵教師設計相關教學模組及課 程,培育我們的孩子具備「文化行動」與「公民參與」的認知行動力。

  • 透過文教結合,讓社區教育、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等可以在社區生活場域中深耕與實踐,培育學童愛家愛鄉愛土情懷。
  • 透過人、文、地、景、產等面向的資源調查,及文化傳承、行動關懷等多元的行動學習方案,引導學生思考並關懷社區生活環境,進而培養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懷及對土地的認同。
  • 藉由學校、社區組織、民間團體等的合作,培養學生關懷公共事務,透過田野調查來展現更多的創意發想與行動參與,並轉化成愛鄉愛土的認同。
  • 推動偏鄉平權美感教育,引進專業師資,培養偏鄉學童文化美學欣賞及音樂展演能力。

社區資源現況

  育人國小位於嘉義市港坪花卉特區中,校園融合社區特色,廣植花卉樹木,有阿勃勒、木棉、鳯凰木、火焰木、茉莉花、桂花、六月雪、七里香、矮仙丹……等等,營造四季不同景致,讓孩子在學習中時時有美景可欣賞,處處有生態可探訪。 另外,在育人學區內的古蹟、廟宇及社區發展協會,非常適合教師們設計教學模組,讓學童利用在地資源進行一連串的學習及調查。以下就模組設計的社區融入教學點,一一說明。
  從育人國小一出發,沿育人路兩側,就可見兩旁栽種有金黃色的阿勃勒,一串串金黃色的花兒,宛若一支支的小喇叭,迎著風吹奏起美妙的迎賓交響曲,在初夏季節熱鬧極了。再往前行不久,就是本市最具有特色的港坪花卉栽種專業園區,栽種著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花卉,而在每年12月份,巿府會鼓勵農民,利用秋收後的農田,栽種波斯菊、向日葵、百日草、萬壽菊等美麗又迷人的花卉,讓壯觀的花海吸引一波又一波的人潮前來賞花,也讓整個社區充滿了異國情趣。而社區農田廣布,四季又廣植稻米、花卉、蔬果等作物。因此,本計畫將以港坪社區的花卉,設計一連串推動社區發展課程,讓學童理解本區農業發展的困境,推動花卉創意產業協助花農,帶動本區持續發展,期讓嘉義花卉能有另一片天!
劉厝里有一棵全市最古老的老樹,它是四百多歲的大榕樹,前任張博雅市長還將這一棵榕樹封為「諸羅鳥榕王」呢!在地的居民認為老榕樹能活那麼久,一定有靈性,就把它當作神靈膜拜,並稱呼「榕仔公」。這裡是育人學童進行鄉土教育及文史踏查最適合的場域,本校退休老師韓滿老師曾在此進行田野調查,並將成果編寫成教學資料,造福師生。
 

6
最後,劉厝社區內228紀念公園,每年聖誕節前後,會舉辦社區音樂會,除了感念台灣人民對民主的的奮鬥外,更結合音樂撫慰現代人紛擾不安的心靈。育人國小音樂團隊,在校長、行政同仁及專業音樂老師帶領下,走入社區,與社區居民同歡,也造就上台表演的學生更有自信。

計畫內容

﹙一﹚社區資源學習及鄉土教案計畫
      引動周遭社區之人、景、地、物等共同辦理「情繫花香‧夢想起飛」課程,從育人國小校園出發,由學校內對文史有研究的老師開設小小導覽員課程,訓練高年級孩子認識諸羅鳥榕王歷史及鄉土傳說,結業後,對中年級學生辦理解說服務;接著邀請社區花卉達人入校,教導孩子了解港坪花卉歷史及種植要項,深化孩子認同鄉土情感,並且發展花藝文創產業,冀再創港坪花卉先機;最後帶領學童以音樂走入社區,在特定的日子,以音樂撫慰人心,紓發情感,形成一個在地的、藝術的、文創的「花香、土親、人文」社區。

﹙二﹚在地知識學與社區行動方案計畫
本教學方案採Kolb﹙1984﹚四階段學習圈模式,是由體驗、反思、歸納、應用再回到經驗所組成的模式﹙如圖2﹚。這四個階段是連續的,任何一個經驗可能影響未來某一個經驗,而且每個階段不是單一方向,而是環境、學生、教師、引導者、設施及裝備彼此之間不斷地互動,產生了交互作用。因此,如何在多變化的戶外學習環境中,使用合適的活動設計,及運用合宜的內省及分享,成為了本次走讀社區計畫「情繫花香‧夢想起飛」體驗學習教學成效重要的因素。

執行成果

本計畫要開設導覽員課程來訓練高年級孩子認識諸羅鳥榕王歷史及鄉土傳說並對中年級學生進行解說服務,另外也請社區花卉達人入校,教導孩子了解港坪花卉歷史及種植要項,最後帶領學童以音樂走入社區,以音樂撫慰人心,形成「花香、土親、人文」社區。因此,預期達成的效益,以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來說明如下﹕
﹙一﹚學生方面
1.學生時常藉由身體感官去觀察、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生態,除了可增進體能、促進視力保健外,還能增加其觀察事物敏銳度。
2.增進學童對校園和家鄉的了解,從小培養愛鄉情懷與環境素養。
3.具備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理念,盡力完成解說工作。
4.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家鄉所處的環境生態。
5.培養現場展演的能力,讓學童更有自信。
6.培養花藝技術能力,促進家鄉不同風貌。
7.能促進學生參與鄉土課程的興趣。
8.透過學生的共同參與,提升同儕、師生、親子的社區意識及友善氛圍。
9.透過課程設計安排讓學童察覺家鄉產業可能會有沒落、轉型或創新發展的情形。
10. 學生透過課程、檢討會議、學習單撰寫,可增進自己演說及帶活動能力,能更有自信。
11.孩子也透過表演,體驗到如何成為一位表演者,及深化自己的音樂能力。
 

18
12.能讓學童有感於自己作品受重視,也讓間接推廣社區美學,平權偏鄉美感教育及陶冶學生性情。
﹙二﹚教師方面
1.提供增加教師對話機會及教學歷程分享,激勵教師依興趣及專長實施創意教學,改變教師以往「固著」的教學觀念,讓新的觀念產生新的教學行動策略。
2.結合團隊教師投入鄉土課程研發,並透過持續對話發展多元教學策略。
3.提昇教師規劃著重「體驗學習」、「生活化」及「周遭環境的研究與調查」的課程設計。
4.透過團隊教師研討,將學校與家鄉環境資源整合並進行專業的規劃,以創造一個完善的環境學習平台機制,提供學生一個有意義與優質的環境學習機會。
﹙三﹚學校方面
1.配合文化部推動「走讀社區‧守護家園」的計畫,將社區營造內容融入教學活動及課程設計,提昇本校鄉土教育的品質與深度。
2.製作陶藝牆、藍染文創品,除了讓學童了解家鄉特色外,還可推動家長及社區人士一同學習,增進親子關係及社區良性互動。
3.將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習經驗,推廣至家庭,營造知識的、友善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