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西區北湖社區發展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西區北湖社區發展協會

  • 計畫年度

    101 年度

  • 計畫名稱

    再現~北湖記 宋江陣&大家新婦相觸

  • 轄區

    嘉義市西區北湖社區發展協會

  • 負責人員

    王德修

單位簡介

為配合政府八十年頒佈「社區發展綱要」之實施,本協會由原籌備委員,王久男、蕭閔源、黃聰元、林金良、王國柱、王鈺麗、王振銘、謝銘亮…等幾位熱心地方人士召集會員,並於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正式成立北湖社區發展協會,歷經第一屆理事長蔡兩福先生、第二屆理事長王慶宗先生,第三、四屆謝理事長銘亮的領導下,陸
續成立北湖社區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研習班:「土風舞班、插花班及烹飪班」、北湖歌唱聯誼會、社區環保志工隊、北園太極拳隊、北湖瑜珈班…等,努力推動社區各項業務發展,以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提昇建設,以社區和諧團結互助為宗旨,傳承舊有社區形態及理事會之風格,並針對社區之特性、居民需要與社區發展指定工作項目,運用社區資源,做有計畫的推展服務與建設,以擴大社區居民生活領域,提昇文化水準,使本社區再呈獻嶄新風貌,期能共創「健康城市•活力北湖―溫馨家園•祥和社區」的理想境界。

  • 93 懷舊古情――共創北湖農村文化新天地(文化局)
  • 95 年思想起―北湖昔日農村情懷(營造署)
  • 95 年清淨家園計畫(環保局)
  • 96 年文鐘園空間活化再利用計畫(文化局)
  • 97 年薪火相傳―北湖歷史再發現計劃(文化局)
  • 98 年北湖社造薪火傳承紀實計畫(文化局)
  • 99年回想曲― 北社尾情懷(文化局)

計畫目標

1.社區劇場人才培訓
有好劇本也要有好演員,才能將劇場表演推向另一高峰,除了必須加強劇團的演練外,也要積極招募新人加入社區劇場,並規劃劇場培力課程加以訓練,使劇團注入新血以保持活力及生命力;社區劇場的深意,除了表演自己社區周邊的人、事、物外,更可以借用簡單易懂的肢體語言,來將社區營造過程的艱辛,儘其可能的忠實呈現在社區居民的面前,使社區居民對自己的社區產生感動,進而對這一塊土地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願意為他付出。

2.北湖生活點滴故事班:
成立「北湖社區劇場故事坊」協助執行劇團的發展工作,使社區劇場成為社區的社團,並委由專人負責規劃故事坊相關事宜;策辦「北湖點滴故事班」,藉由邀請社區耆老與居民的參與,能廣泛蒐集彙整更多有關北湖的故事,未來亦可做為社區劇場劇本題材,讓社區居民早期共同的記憶,可透過社區劇場的演出呈現出來,以凝聚社區居民的認同,增進居民對社區活動的參與感。

3.社區劇場成果發表:
(1)社區劇團創作演出發表:將志工辛苦排練的社區劇場成果,忠實的呈現在社區居民的眼前,讓大家知道社區到底在做些什麼工作,社區對保存傳統文化歷史的努力,以及志工那種無怨無悔的只求付出不望回報的情操,期能感動居民驅使有意為社區服務的人能放下自我禁錮的心防,而勇敢的出來為社區服務。
(2)社區劇場的表演,可以提供居民另外一種不一樣的休閒選擇,而於辦理劇場表演之同時,可以增進居民間的互動,拉進大家的社區情感,如果劇場工作坊順利運作,則可於劇場演練時,邀請居民前來觀賞,藉機收集居民的意見、創意、歷史資料等,以為下一齣戲的基本腳本,亦可招募有意參與劇場的人員進來,增加劇場的人力資源與活力。

4.北湖社區故事繪本創作:
將演過之社區劇場劇本,聘專業老師協助整理編寫成故事,未來出版後,將提供予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作為鄉土教材外,並發給曾參與劇場演出的志工作紀念,使其有一種成就感,而當其含飴弄孫時,拿出來與家人分享,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與榮譽感是世上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的。

5.社區參訪: 
社區參訪除了可以收他山之石的效果外,更能啟發多方向的思考與視野的擴展避免閉門造車之憾。且經由意見交流與經驗交換可以避免因個人因素所產生的不自知之執著,才能使社區營造達到更上一層樓的境界。

社區資源現況

北社尾地名原為「北邊番社的末端」為長形如蛇橫臥狀之聚落,北邊是一望無際的田園直透到牛稠溪畔,南面為一個大池塘,東邊為庄頭,西邊為庄尾,據可考記載,最早自大陸到此開墾者為王姓,他覺得不錯,又回到唐山邀請小舅子蕭姓一起來台發展,將庄頭讓予蕭姓“舅仔”,而他自己則到庄尾,故現今北社尾庄頭多姓蕭,而庄尾則以王姓居多。
目前庄頭部份屬保安里,庄尾部分則屬北湖里。

嘉義市北湖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是以農村文化的保存與再發現為主軸,透過農村民俗技藝傳承與農村古早味美食的推廣,增進社區居民間互動,建立社區認同。

北湖社區面積約3.53 平方公里,戶數約9858 戶,人口約3,008 人(嘉義市西區戶政事務所99.02 資料)。北湖社區位於嘉義市西區,開發歷史極早,為典型的農村型社區,北邊平坦而肥沃的平原直至牛稠溪畔,清康熙年間,漢人陸續於此築「北社尾陂」,人口繁衍興盛,王姓、蕭姓為聚落裡的大姓宗族,社區內有北園國中、北園國小、鎮北宮、受天宮、王姓、蕭姓宗祠、世賢市場、中央氣象局嘉義氣象站等等。北湖社區是一個文化歷史相當豐富的地方,從早期遺留下來的文物中可看出端倪,王姓宗祠前的石碑文獻,(清朝光緒九年設立),所公告各房的權利、義務與土地四界,在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就設有嘉義市唯一的農村公學校(北園國小前身);王姓宗祠、古厝的傳統價值,宗族生命的延續過程,生活文化精神的傳承,呈現出北湖社區的文化歷史脈絡。

近年來社會脈絡變遷,北社尾大部分的陂塘被填平蓋起了房子,外來居民的遷入,使原來的農村風貌改變了不少,早期農村生活的文物漸漸消失,北湖社區發展協會戮力推動農村文物保存,成立「農村文物館」(目前借用北社尾公園教室使用)和米食技藝文化的傳承,在未來的願景希望做環境空間、綠美化的改造,把北湖社區的文化歷史景點串聯起來,發展地方觀光產業,展現農村強靭的生命力,社區內孫慶鴻的古董傢俱修復,王奇才的傳統棉被製作,王張刈的草仔粿王林雪的炊粿、綁粽的傳統美食製作技藝,都是具有專才的人物。

計畫內容

嘉義市北湖社區發展協會成立17年來,努力推動社區活動,近年來由於政府對於社區營造的大力推動,使得北湖社區的居民能進一步了解北湖社區應該發展出自己社區的農村風格。且近年來經社區努力經營的結果,已獲得部份社區居民的認同、肯定與支持,而自謝理事長連任以來一直致力於農村文化(物)的收集、保存與再發現,並將其列為北湖社區營造的重點工作與目標,並於93年由文化局輔導成立「農村文物教室」【因北園國小陳列室被收回使用,現暫借北社尾公園存放,靜待機緣,另覓歸處。】,96年又獲得文化局補助進行文鐘園空間活化再利用計畫、97年接著辦理社區劇場活動,98年承續97年之熱情再造劇場情緣,99年回想曲—北社尾情懷(文化局):再度挑戰社區劇情的突破(公田)並完成北湖歷史簡冊—戲說北湖一書。於經過這段時間努力的結果,讓大家對於北湖社區的未來充滿著憧憬與希望,因此今年決定雙管齊下,齊頭並進一方面再度激發社區居民對社區劇場的熱情,另一引進專業團隊來協助史料收集與驗證工作,讓歷史不只是歷史,而是更貼進事實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