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嘉義市西區育英社區發展協會
  • 單位名稱

    嘉義市西區育英社區發展協會

  • 計畫年度

    105 年度

  • 計畫名稱

    傳統藝陣鬧育英─伴手公仔傳薪藝

  • 轄區

    嘉義市西區育英社區發展協會

單位簡介

育英里日治時代屬玉川町,光復後編為育英里,里名由來乃因里內有國立嘉義女中、歷史最悠久崇文國小故取名「作育英才」的含意而命名。社區內有百年古井、育英居、日據時代公廁、古早行動百貨推車、申請專利的三弦二胡,人文史資源豐富。南邊興業東路台灣中油公司溶劑廠史蹟館、北起垂楊路蘇周連宗祠,可以做社區導覽連結。
 
邁入第六年的社區營造的延續是非常的必要性,因為有健康操成員的加入,所以新血可以補進更多,紀錄教學刊物出版可以更多新成員容易懂、容易學,更快進入狀況。前年新成立的婆姐陣受到很好的評價,去年加進臉譜面具結合可讓傳統藝術更加完整演出。

計畫緣起


本社區面積約0.22平方公里,共22鄰880戶,人口數2492人,社區居民以公教人員為主,故居民教育水準較高且人口結構較單純,社區意識及傳統文化之傳承共識度高。
 
本社區于97、98兩年均成立社區之跳鼓陣之培訓,並皆參加各項活動之演出頗受好評,除傳承社區傳統文化技藝並可凝聚社區民眾情感,增進社區活力,惜於99年因故停辦。
 
99年10月本社區獲文建會補助辦理「研討發展未來‧共創美好育英」社區研習參訪計畫後,社區民眾除希望恢復跳鼓陣之活動,並希望擴大參與面及表演方式,使跳鼓陣在育英社區成為社區民眾之共同活動。
 
100年再推出舞動跳鼓心 話出育英情 跳鼓陣PART2的戲碼加入很多新血。
惟,婆姐陣亦為本社區持續培訓與欲發揚之藝陣類別,104年本社區更規劃從橫向拓展及縱向深耕角度,辦理觀摩研習、藝陣演練、道具製作及交趾陶公仔研習等研習及演練課程,希望能藉此更加深婆姐陣在社區的影響力及意義。

計畫目標

(一)透過婆姐陣了解認識、並加以系統化整理,讓社區居民瞭解社區歷史、人文及特色,進而更珍惜愛護自己的家園。
(二)婆姐陣重視團隊精神,藉由培訓與演練,可凝聚社區意識,重要的是可以創造出社區的建康與活力。
(三)推廣婆姐陣,可以拉近社區民眾、廟口文化和學校的互動關係,藉由政府的力量,協助由下而上,保有傳統文化資產,傳承傳統技藝。
(四)婆姐陣的臉譜教學更能讓社區居民認識更多知識。
(五)經由觀摩表演發揚並拓展婆姐陣,進而使婆姐陣成為社區之特殊文化技藝。

社區資源現況

1.育英里歷史沿革:
育英里日治時代屬玉川町,光復後編為育英里,里名由來乃因里內有國立嘉義女中故取名「作育英才」的含意而命名;早期於清末時期並無聚落,日治時代居民由沿海一帶遷入,晚期則因里內有國立嘉義女中及緊鄰崇文國小,故多公教人員居住,此外因緊鄰興業路南邊台灣中油公司溶劑廠,故有公誠及仁和兩員工宿舍,里內除興業路與民生南路旁有商店外,本里可說是單純的文教住宅區。
 
2.人的方面:
本社區現有2492人,社區以公教人員為主,對社區參與度高且轄內有中油公司及嘉義女中宿舍,社區民眾一般水準較高,且協會經過一年努力,社區民眾認同與參與亦隨之提高,且社區環保志工與關懷據點志工參與服務熱忱均熱烈。
 
3.人文與地理環境方面:
社區毗鄰嘉義市唯一祭祀鄭成功的廟宇-嘉興宮旁,轄內另有嘉義市唯一包公祠,以及有百年古井、育英居、日據時代公廁、古早行動百貨推車,申請專利的三弦二胡,人文歷史資源豐富。
 
4.機關學校方面:
嘉義女中創立於大正11(1922)年4月,校名為臺南州立嘉義高等學校,當時借校舍於原嘉義廳財務課辦公室開始授業,學生人數50人,第一任校長為根津吾,大正13年遷至玉川町現址,光復後改校名為「台灣省立嘉義女子中學」,第一任校長為許世賢女士,民國57年開始結束初中部,59年改為女子高級中學,今日嘉義女中校舍整齊,學生優秀,是雲嘉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女中及歷史最久的崇文國小。
 
5.產業方面: 雞蛋餅、薑母餅

計畫內容

1、研習與觀摩
2、藝陣演練
3、藝陣道具製作培育
4、交趾陶公仔製作研習
5、交流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