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社造

baby studio
  • 單位名稱

    baby studio

  • 計畫年度

    106 年度

  • 計畫名稱

    紙芝居: 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

  • 轄區

    東區

單位簡介

「紙芝居」,故名紙劇,是一種在街頭上用連環繪畫來說故事的戲劇表演,為早期日本的大眾娛樂,並於日治時期傳入台灣。在此,將以漫畫、攝影、走讀地圖等方式,紀錄在地「嘉義埤仔頭」的故事,透過街頭行走的說書表演,分享在地的故事,另外「紙芝居」也將進入當地小學與社區部落,深耕在地文化的認同、記憶與情感。

計畫緣起

北榮里舊名「埤仔頭」,古時候稱之「菜園仔」。區域範圍:東為文化中心區塊,西至北興里,口稱「北港車頭」,南至林森西路,北迄香湖公園。現在已劃分為四個里,區域範圍:東自縱貫線鐵路,西至五顯街,南自國華街平交道起至向榮街南邊。不管是放大或縮小,「埤仔頭陳家百年古井」尚是在中心地理位置。在此地長大的我,希望透過此機會,由「埤仔頭陳家百年古井」為點擴散,不僅更歷史性深入認識自己的鄉土,更能結合跨領域夥伴的藝術專業,透過文化行動來具體實踐,讓嘉義更美好。
    「紙芝居」,故名紙劇,是一種在街頭上用連環繪畫來說故事的戲劇表演,為早期日本的大眾娛樂,並於日治時期傳入台灣。在此,將以漫畫、攝影、走讀地圖等方式,紀錄在地「嘉義埤仔頭」的故事,透過街頭行走的說書表演,分享在地的故事,另外「紙芝居」也將進入當地小學與社區部落,深耕在地文化的認同、記憶與情感。

計畫目標

《紙芝居: 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是一件結合漫畫、走讀地圖、在地行動、戲劇表演的行動計畫,以實際田野調查在地的文化故事,並透過說書人行走的表演方式,一方面深耕在地文化與認同,另一方面也是把地方故事透過藝術的方式行銷出去,因此,《紙芝居: 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可以說是從關懷在地的文化行動到在地文化的社會實踐,以多元的方式認識鄉土,結合教育真正的進入地方,用藝術的方式讓社會、讓嘉義更美好。

社區資源現況

現況分析:小時候,大家問我住哪裡,我只知道用台語學著長輩說埤仔頭,但要進一步說埤仔頭有什麼、在哪裡,又不知從而說起。後來長大離家念書,一陣子才回家一次。四年前,家附近的巷弄間,開始慢慢變得不一樣,出現的彩繪牆,並不是現在流行的卡漫圖案,都是熟悉的嘉義街景,隨著不同場景漫步於煙花草巷中,喚起記憶中的回憶…。以前孩童時期,大家愛聚集的地方─古井,才知道它叫陳家古井,傳承著飲水思源的精神。記憶中,古井後面以前是雜貨店,常常幫家人買醬油、雞蛋等用品的店,而且小時候,週末晚上媽媽跟鄰居看玫瑰瞳鈴眼時,我們幾個小頑童會圍繞著古井,輪流講我們自己編的故事。旁邊的幼稚園,有著我孩童時期念書玩耍的回憶,包括家中的鐵門,也成為社區耆老陳敏宗彩繪的畫布,這些點點滴滴,從彼時到此刻,各種回憶交雜著,讓人感動。
然而,四年過去了,我也於美術研究所畢業,不斷思考著該如何運用所長反饋於社會,有沒有其他可能性?與社區居民溝通過後,期盼帶入藝文新的資源與能量,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期盼改造生活從家鄉開始。

計畫內容

紙芝居:說書人到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講古行動
說書人到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講古行動,經過文化的田野調查與記錄之後,將編寫一個關於嘉義埤仔頭的尋根探源故事,並且透過連環繪畫的方式彩繪下來,製作漫畫、走讀地圖。最後把這個圖說故事帶到當地的小學與社區,進  行一場說書人的表演,進而深耕在地文化,創造在地認同、想像、記憶與 情感的連結。

執行成果

1.蒐集相關文獻資料與建構故事
探討埤仔頭的重要相關著作與期刊,並透過實地田野調查以攝影和訪問紀錄之,進而建構埤仔頭的文化故事,並製作漫畫、走讀地圖。
2.深耕教育與培養在地生活美學
以說書人的圖說行動,進入嘉義的小學,進行遊說埤仔頭的故事,進而深耕教育,培養在地的生活文化,以及創造在地記憶與認同感。
3.建立埤仔頭的地方歷史、記憶、認同與情感
在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的同時,台灣文化的重要發展,要如何創造一個台灣特有的藝術文化面貌與動態場域,並思考「在地記憶」、「在地文化」、「在地認同」的重要性。
4.於嘉義市小學不定期舉辦說書活動
將不定期舉辦埤仔頭文化的藝術說書活動,讓不僅從活動中培養溝通與組織能力,也讓更多愛好文化者一同參與藝術圖書樂趣,不僅讓更多人看見與了解,也是作為一個文化研究與行動的實踐目標。  
5.推動社區參與,籌劃公益活動
透過不定期舉辦進入社區,推動嘉義文化的漫畫、走讀地圖製作,並結合社區一同來協助漫畫、走讀地圖印刷的募資計畫,其販售的資金也將回饋給社區做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