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專區

眷村地圖

我們品味一道古老的菜餚,彷彿在品味一段逝去的歲月,一段令人懷念的歷史痕跡。(焦桐,《台灣味道》)
 
眷村,是大時代下,於台灣社會拼湊、凝聚、融合而成的產物。在小小一方竹籬笆內,聚集了中國四方,形形色色的南腔北調。在眷村大多已成歷史的21世紀,時下年輕人對於眷村的認識,或許除了《光陰的故事》,就屬一道道特殊的眷村菜。
1949年自國民政府遷台、121萬來自中國各省的移民進入台灣社會,集中於某地居住的榮眷,形成了眷村。在經濟條件不佳的當時,各家各戶為了營生,部分人在工作之餘,便在家門口擺設小攤子,以自行製作的拿手菜、家鄉料理販賣,賺取額外收入,是眷村菜的源頭。而在五六零年代,美援物資的進入,黃豆、小麥更是其中的大宗,於是原先便佔多數的北方麵食更是大行其道,導致現在人有「眷村菜就是麵食類」的直接印象。
在本次網站建構中,擬選取十間嘉義市眷村料理供參考。然礙於歷史背景與市政規劃,目前嘉義已難看到大規模傳統眷村,而伴隨著榮民的凋零與在地的結合,已難再找回正宗的眷村味道。因此,本次的撰寫,將以「眷村印象」為題,以一般年輕人對於眷村菜的想像出發,尋找位於嘉義巷弄的特色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