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

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
Dec 02, 2016
發現道將圳生命力
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
Dec 02, 2016

單位名稱  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

計畫年度  92 年度

計畫名稱  發現道將圳生命力

轄  區  道將圳

負責人員  黃淑惠、陳世岸

聯絡電話  0933-619253

聯絡信箱  wood316299@yahoo.com.tw

單位簡介

民國90年,嘉義市因「嘉義稅務出張所」的保存拆除爭議,從而開始凝聚一 群關心地方文化發展的市民。同年底,「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正式成立, 基本成員包括教師、保險業、建築業…等嘉義市各行各業的市民,在各自的工作本業之外,利用餘暇時間,以「人文觀點,在地關懷」出發,開始投入嘉義市文化議題的經營與發展。

計畫目標

人文教育

社區資源現況

荷蘭人創修渠道引蘭潭水灌溉王田,後施琅於康熙二十六年在原基礎上築圳 ,後水上庄柳仔林的黃嚴卿等十五人改建,日治時期大正11年重修兩圳, 將取水口合併稱為道將圳。

道將圳沿線灌溉嘉義市芳草里南興公園,過吳鳳南路斜穿越世賢路四段,沿溶劑廠一直到民生公園、嘉義大學,再到新民路、重慶路旁的民生公園、興嘉國小。此處附近原是農田,現已發展成新興住宅區,並有商業聚集。

計畫內容
  1. 發現道將圳生命力:結合鄰近的中小學合辦鄉土教育,並配合戶外教學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古圳道,實地探訪去了解道將圳豐富的人文與生態。社造團隊並聘請專家紀錄保存道將圳旁的福德宮的歷史與石碑文物。
  2. 福德宮綠美化:將吳鳳南路至民生南路段的圳道因車輛無法通行,團隊便將其改造成花木拱橋的徒步休閒區,改造當段圳道的水泥橋,使其成為具有人文藝術特色的橋樑。
  3. 道將圳回春:道將圳的灌溉功能喪失後變成居民與工廠排放污水的臭水溝,團隊和工務局與水利會多次討論後達成共識,並與居民合作,計劃讓道將圳恢復成充滿生態之美的水道。
推薦閱讀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