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北湖社區發展協會
計畫年度 96 年度
計畫名稱 活力北湖~溫馨家園之文鍾園空間活化 再利用計劃
轄 區 後庄里
負責人員 鍾永松
聯絡電話 0988203015
聯絡信箱 jek99tw@yahoo.com
在北湖社區進行社區文史調查,一路盡聽到社區居民指著路旁紅磚三合院、檜木建築、雙拼樓房說明「這是王家、這是蕭家有錢人的房子」~正因為舊名『北社尾』的北湖社區正是嘉義市開墾的發源地,王家、蕭家兩家正是在此開枝散葉的士紳望族。
北湖社區經營的目標相當單純,希望將北湖社區營造成為塵囂城市中的純樸農村意境,於滾滾紅塵中,得一寧靜的心靈休憩處而已。
北湖社區在日治時代屬北社尾庄大學,光復後編為北湖里、村中里、蒼松里(北社尾庄尾有一棵老榕樹故稱蒼松,現已不存在)民國42年將三里合併為北湖里,里名由來係因為聚落南邊有北社尾埤(鯉魚形狀),且位於嘉義市北方,故取名為“北湖里”。耆老們說這兒開墾得早正是因為靠近水源有豐沃的土地,隨著工商時代的來臨,農業時代最有價值的土地反倒被市中心的繁華追過,但也因位在城市邊郊,北湖仍保留著成群白鷺鷥飛過綠野田疇的農村景觀,和緊密的人際關係(大多有親戚關係)、濃厚的人情味。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化過程中,可供聚會、學習的公共場合逐漸消失,在社區協會及一群熱心社區志工的奔走下,一位地主(王文鐘先生)捐出私人的土地給社區使用,社區志工經過兩年的努力,將原本破舊的土角厝整理、翻修得煥然一新,為感念地主提供土地租用,便將之命名為「文鐘園」。
文鐘園區四處可見社區志工集體創意的發揮:廢棄的水泥板體既成為路磚,也搭建出一個平坦的戶外平台;為解決積水問題所挖掘的小溝渠,最後匯集到種滿睡蓮的小小景觀池,更利用旁邊的古井設置了別具農村風情的打水器,提供園區大片綠地的灑水來源、水泥漆桶蓋畫出社區文鐘園的招牌……。戶外平台旁種植百香果,期待來年成為一個涼風、綠蔭、閒話家常的好去處。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