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井里,位在嘉義市舊城區,因里內有一口「紅毛井」而得名。
93年,紅毛井社區發展協會透過人物訪查製作了一本「古井風雲錄」,載滿市井巷道內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湊成了歷史一角,在紅毛井建造的歷史紀錄外,述說出紅毛井與周遭居民的生活聯繫。
95年,再提出計畫,以「紅毛井」為中心,訪查彙編「古井風雲再現」一書,用地方野史去豐富大
時代的風華與厚度。而居民從尋寶與繪製地圖開始,勾勒曾經風華一時的歷史建築與現今仍持續流動的常民生活。還有邊吃邊玩,玩出兒時記憶的童玩介紹;吃出一道道不輸在地名產的風味美食。在夕陽下,窄小的巷道與空間中,笑聲不斷,社區的故事,就這樣被寫下……。未來,「紅毛井」依舊存在,並靠著團隊的努力不斷湧出人文歷史的甘泉供人汲取。歷史被人創造,也被人珍惜著,用玩的方式、用笑聲與情感,持續記載……。
早在1637年,距今三百多年前,在荷蘭人統治下的諸羅山社(嘉義),出現了一口井,為解決生活所需所開鑿。而今這口井由方形的外觀轉成了圓形的形狀,從過去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轉換成今日了對過去歷史的追思。
蘭井里的區域範圍很小,只有三個街廓。位在東市場,是早期貨物集散買賣的中心,現今仍是嘉義最大的傳統市場,每天早晨與黃昏擠滿了人潮。小小一塊地方,卻擠滿了從清朝到日治再到民國的歷史軌跡。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