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名稱 嘉義市什家將民俗技藝協會
計畫年度 97 年度
計畫名稱 家將傳藝鎮南聖神宮什家將調查暨表演推廣計畫
轄 區 嘉義市什家將民俗技藝協會
負責人員 劉耀聰
聯絡電話 05-2251817
什家將的精神
「畫臉」並不一定就是什家將(八家將),而官將首、戲劇團(台灣歌仔戲、北京戲等)、宋江陣也有部分團體有畫臉,所以不是看到畫臉就稱之為八家將。
「家將」是隨待神明左右,聽候差遣之部將,若以包公為例其家將就是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媽祖的家將為千里眼、順風耳等,各主神的不同使用的家將也就不同。而八家將的意思,有人認為是八人成陣,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家將陣中主要的八位神將。兩者都是錯誤的說法,其實什家將與八家將是相同的,簡單的說是名稱的叫法不同,並沒有什麼分別,不能以人數為區分,所以「什家將」的「什」字是「人」字旁加「十」字旁,也就是人數眾多,所以包含「八家將」的通稱才合理。
「什家將」(八家將)是由民俗(傳統技藝)、藝術(面普之彩繪及身上之穿者)、拳術(強身)、藝術表 演(步法之演變及變化)等之結合,所以是極具意義之團體活動。但因未善加輔導,因而讓此傳承技藝走樣甚或失傳。回想三、四十幾年前,當扮演「家將」者一但畫好臉後就如神聖受大眾尊崇,「家將團」出陣時信眾自動下跪膜拜,反觀現代「家將團」卻被當成社會的亂源。
固然團體管理良莠不均,再加上媒體在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之下,作出不正確的報導。使社會大眾對家將的誤解更深,那是非常的不公平。一位「什家將」的養成並不容易,他必須經過很久的訓練與考驗才能參與演出。
加入什家將團之成員,必須經遴選後再經家長同意,還需要在祖師爺「九天千眼帝」前宣誓,遵守規定品性需端 正、服從導師及前輩的教誨與教導,在外不可利用「什家將」之名譽為非作歹。 「出軍」前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及規定,出任務前必須服裝穿戴整齊……等等要求。
(以上摘自「家將傳藝鎮南聖神宮什家將調查暨表演推廣計畫」書)
拱吉堂什家將
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第二老師林來得老法師,民國40年於世居角頭「南門廟仔」地區自行籌組「嘉邑古桃城拱吉堂」,並依附於「鎮南聖神宮」(俗稱舊南門廟仔)成為該宮主神五府千歲之駕前什家將團,於是嘉邑地區另一新興派系-「拱」字系,也從「拱吉堂」創堂開始發展至今50多年也形成一股很強大之什家將團。 第三代導師林錦錄大法師,民國54(1965)年從第二代老師手上接下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導師後,極力培育什家將人才,至今弟子遍佈全國各地,並時常有國內外學者前來請益。
近年來因社會觀感不佳,及受一些不肖之人士利用,所以現在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堂,已經很少再訓練新會員,近因感於保存與傳承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希望藉此演出重新找回什家將文化的傳承精神。
鎮南聖神宮為古桃城民俗藝術中心,其歷史文化資源豐沛,為活化鎮南聖神宮什家將傳統藝術表演文化,本計畫將以文化論述、技法傳承、正向宣導等為重,將先民發展什家將之正確觀念等傳予民眾瞭解,增加社會大眾對於此宗教民俗活動之文化認同。 本計畫後續將配合古城區活化計畫,繼續推廣正面之家將表演藝術與文化傳承。
1. 辦理「家將文化講座」
2. 拱吉堂家將歷史文化之調查研究
3. 什家將技法步伐訓練。
4. 廟會表演、推廣表演。
5. 協助政府各項文化表演活動。
6. 文化宣傳紀錄:
7. 結合國內各界有心推廣家將文化之力量,共同推動此項民俗技藝,並加強文化論述與正向宣傳。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