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去年「繁衍城市DNA」實構築競賽的成果與迴響,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年配合嘉義建城320+1城市博覽會,再度攜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推出主題「木築城事DNA」為競賽核心概念,結合實構築創作、城市敘事與空間想像,共同辦理全國學生實構築競賽。進入決賽的十支隊伍(高中職五隊、大專五隊)於9月6至8日,在文化局廣場每日限時進行現地構築搭建,比賽結果將在9月21日進行頒獎典禮。
市長黃敏惠指出,嘉義擁有深厚的林業歷史與木構傳統,從去年開始我們以設計競賽和實作,讓年輕人參與城市未來的想像與塑形,也讓市民重新認識木作為建築材料的美與可能。她強調,本次競賽不僅是空間搭建的比拚,更是設計思辨與社會連結的行動實踐。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今年競賽主題「木築城事DNA」聚焦在「人、木、城市」三者之間的關係,期望透過實際構築小型公共空間,讓木構不僅是一種建築工藝,更是一種生活提案與文化表達。此次競賽同時也是嘉義建城320+1系列響應活動之一,將設計思維導入城市發展脈絡中,為嘉義累積更多元的城市表情。
文化局表示,今年延續產官學合作模式,競賽所使用木材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國產柳杉,經由福樟實業有限公司安排嘉義勝興木業製材,由美福公司與德豐木業防腐加工,落實「地產地用」、友善環境的永續理念。透過跨域整合與在地產業鏈結,打造設計驅動、文化牽引的公共建築實驗場域。
文化局指出,本屆競賽共吸引來自北中南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建築、設計相關科系踴躍報名。經過初審,遴選出10組優秀團隊晉級決賽,於9月6進駐文化局廣場,進行為期三天的現場構築,創作符合主題精神、可供市民互動與停留的公共展亭。完成作品將於9月展出至10月,並於9月21日全國古蹟日舉辦成果發表與頒獎典禮,邀請市民共襄盛舉。
「木築城事DNA」不只是一次競賽,更是一場屬於木都嘉義的文化實驗。藉由年輕設計力量的參與,讓構築成為與城市對話的媒介,也讓公共空間承載更多人文與創意的可能。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