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符碼-曾雅苑創作展」8月16日下午2時於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舉行開幕式,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陳佳琦、嘉大人文學院院長廖瑞章、視覺藝術系研究所所長謝其昌、長榮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源東、藝術家陳政宏、邱瓊暖、鄭建昌等多位學者及藝術家及曾雅苑老師的家人都參與盛會。
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表示,嘉義市靠著諸如嘉大和上上畫室,校園內和校園外的的藝術養成教育,共構成畫都的藝術人文風景。他也幽默地說,有藝術家說藝術創作是在走鋼索,文化局和嘉美館等官方機構能做的,就是儘量在經費及場地上提供給藝術家更多的安全感。
這次曾雅苑的「隱符碼」,展出自1997年至2025年間的重要創作約60幅作品,以油畫和複合媒材為主軸,呈現長期以來對時間、存在與視覺語言的探索。展覽所呈現的跨時期作品,反映她對時間與存在之間內在關聯的覺察,並進一步揭示創作中潛藏的「隱符碼」,那些隱匿於筆觸與圖像之間,難以直述卻能喚起記憶與感知的視覺語言。
曾雅苑的創作與生活經驗、教學實踐和藝術思維密切交織。曾雅苑經常往返於新港鄉與嘉義市區之間,觀察家鄉地景隨著時間、季節與都市變遷而產生的微妙變化。在自然看似如常卻不斷轉換的節奏中,她深刻體會日常的無常,也由此開展對「時間」的感知與反思。
在創作過程中,她經常觀察道路兩旁的路樹與校園中的植物等自然物象,拾取落葉與染料植物。透過覺察生長土地的自然物象與生活諸相存在的樣貌,並將其轉換成藝術創作的意象符碼。
留學紐約期間,曾雅苑受到異地文化與語言衝擊,重新思索個人文化根源,並深化對「觀看」與「閱讀」之間關係的理解。創作開始融入文字書寫,將文字視為抽象的符碼,透過重複書寫與堆疊,試圖重建觀看與閱讀之間的知覺關係。
曾雅苑的創作思維專注於觀看意識與視覺思辨,透過繪畫與媒材實驗,將內在思緒與外在感知串聯,使形色在堆疊與轉化中產生新的張力,重新定義觀看與閱讀的界線。對她而言,繪畫不僅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途徑。畫面中的符號與筆跡,如同隱藏的密碼,引領觀者穿越記憶,開啟再觀看的想像。
誠摯邀請各界於8月13日至9月7日蒞臨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一同解讀曾雅苑作品中「讀」與「看」之間的隱符碼。
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