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影音

99社造影片:眷村風華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53秒

國共內戰,亂世動盪,大批軍人及眷屬,跟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政府為安置隨軍眷屬,劃地建屋落戶群聚,形成特有的眷村文化。隨著時代變遷,嘉義市的老眷村已完全拆除,眷戶搬入政府為其興建的新社區,名為「經國新城」。
嘉義縣市十八個已拆除的眷村居民搬進經國新城,雖然新房子比舊眷村堅固新穎,但原有眷村居民的特殊人文、語言、風俗、生活、習慣、飲食、歷史…卻隨著舊眷村的拆除,也逐漸變了調。甚至在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新社區大樓裡,連戎馬一生的長輩們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許新建築的生活機能變佳了,但是舊眷村的味道卻變淡了。
有一群嘉義市眷村二、三代的子弟,試圖找回眷村的味道,請了眷村媽媽來做家鄉菜,那家鄉菜不禁讓人遙想起當年在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不過眷村的印象卻只能在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追憶…。

99社造影片:回想曲-北社尾情懷

  • 點閱率:10
  • 影像長度:1分7秒

在嘉義市的西郊有一地名,稱之為「北社尾」,其地形平坦且肥沃,平原向北接鄰牛稠溪畔,往東南則進入嘉義市區。本地的開發甚早,且有一個大埤塘-「北社尾埤」,而在有記載的文獻資料當中,可追溯到康熙年間的王姓與蕭姓先人率先來此拓墾的情形。
原本屬於典型農村型社會的北社尾,隨著近年來社會脈絡變遷,大部分的埤塘被填平蓋起了樓房,外來居民的遷入,使原來的農村風貌改變了不少,早期農村生活的文物漸漸消失,舊有的生活型態也隨之改變。
如何展現北社尾舊有的歷史文化給大家認識,社區的居民選擇用劇場的方式說故事,「戲說北湖」的好戲在居民熱情的參與演出下,「公田」的戲碼獲得熱烈的掌聲,不僅激發出社區居民的認同感,也使看戲的觀眾感動不已,社區劇場的生命已逐漸在此深耕茁壯。

99社造影片:紅瓦厝的春天

  • 點閱率:10
  • 影像長度:1分28秒

市境之南的紅瓦厝社區,隔街就是水上鄉崎仔頭。一條將中油舊鐵道重新利用,化身為彩虹般綠色走廊暨自行車道的「嘉油鐵馬道」貫穿其中,荒蕪的廢地變身為怡人的休閒景觀地帶。
社區景色怡人,草木繁茂,多處休耕淺塘更豐富了各種水生植物,提供境內侯鳥、小水鴨、綠頭鴨的棲息,多樣的鳥類生態與綠色田園共織成紅瓦厝特有的迷人自然生態景觀。而「嘉油鐵馬道」串連了紅瓦厝社區的自然生態景色,吸引了一群在地年青人對社區營造的改變。
居民們將親手製作的環保彩色風車綁在自己的鐵馬上,眾人騎在鐵馬道上猶如一條七彩的遊龍。在鐵馬道上伴著微風欣賞紅瓦厝社區內休耕水田中的天空與建築倒影,還有白鷺鷥、斑鳩、烏秋等鳥類穿梭於稻田中忙碌覓食,這樣的景色總會讓人心曠神怡、忘卻各種壓力。
來一趟紅瓦厝社區,保證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99社造影片:古城記事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

漫步在嘉義古城,穿過時空,走過歷史,三百多年來無數達官顯要、文人雅士、尋常百姓等在此安身立命、榮碌一生的過往軼事,如今只能從斷垣殘瓦或是耆老士紳的口中來遙想當年。
無論是位於光彩街只剩古厝樑柱石珠的王得祿將軍兄嫂一品夫人家遺跡;或是在東門圓環附近的「部爺古厝」舊址;還是在「米街」世居三百年的陳姓人家,加上香火鼎盛的嘉義城隍廟及人聲鼎沸的東市場,無論現今經濟、交通與社會條件如何改變,古城一直以來總是嘉義本地政治、商業與宗教的重地。
尤其嘉義市東市場,是嘉義市最早也是最大的傳統市場,其所在的位置是清代諸羅城的縣署,也是城內生活的核心位置,現今依然是古城區的中央精華地帶及市中心的商業區。雖然在東市場百年的歷史中,經歷過地震、戰爭與火災,曾經重創了東市場;市場的內部空間,也多因歷史歲月而顯得老舊髒亂,不過市場中仍有許多特色攤商,不斷推陳出新,加上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木構架市場空間,保存傳統市場的文化與開創新的活力,將使東市場擁有無限的生命力!

99社造影片:磚磘心‧人有情

  • 點閱率:12
  • 影像長度:1分38秒

「一塊一塊疊出阮ㄟ故鄉,一聲一句都是阮ㄟ心情,祖先勤奮,打拼出未來的夢,咱就要珍惜,伊ㄟ辛苦」社區的伙伴們用歌聲娓娓唱出,社區傳統產業磚磘廠的前程往事,雖然早年的八卦窯,只有在老照片中依稀可見,然而,關於磘廠的勞動紀事,卻流傳在老員工的口述與記憶當中。
磚磘里在清代時並無聚落,直到日治時代日本人設立練瓦會社後,才有磚磘工人在此定居,當時磚磘場共有三個磘,幾乎佔本里一半的面積,戰後磚磘由工礦公司接收,直到民國42年(1953)間工礦公司將之賣給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之後轉交林木生先生經營,命名為「嘉義磚廠」。如今在社區東北方的工寮,是當年許多雲林縣、嘉義縣沿海居民到此工作謀生,聚居在一起所形成的磚磘工寮,是社區產業聚落的見證。
口訪中有人告訴我們:「民國六十幾年磘廠停用,這裡便成了小朋友的遊戲場,還有人在磘廠頂部烤番薯。」磚磘廠的歷史藉由口述訪問、歌謠、繪畫種種形式,讓社區的民眾們,開始關注週遭的歷史,社區人彼此的情感,也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當中,又凝聚了對社區共同的向心力。

99社造:盧厝 創新守護古亭畚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52秒

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沿著山仔頂的緩坡,來到嘉義近郊的蘭潭風景區,你會發現在大雅路旁的「盧厝社區」,竟藏著大大小小近十個可愛逗趣的古亭畚。那你不禁要問:「古亭畚是作什麼使用?」圓滾滾的「古亭畚」它可是早年農夫們,存放米糧的倉庫喔!盧厝社區為保存社區的古物,期待它在現代有新的意義,
成為年度社區工作的重點。
「古亭畚 圓滾滾 粟子儲滇企穩穩
古亭畚 企穩穩 陪阮透早到黃昏
大人鑽進鑽出作工課
囝仔鑽進鑽入覓相找」
音樂老師與社區居民共譜古亭畚之歌,刻劃了古亭畚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老一輩提到古亭畚總是說:存放米糧鑽進鑽出很辛苦的!透過歌詞輕鬆的筆觸,
由讓人重新看待勞動過程,反而讓人們珍惜社區裡這位朝夕相伴的老朋友。
為了讓古亭畚成為社區的入口意象,在出動拖吊機搬移當天,脆弱的古亭畚承受不了外力而破裂損毀,讓居民們心疼不已。在討論後決定改以小小古亭畚,以及陶塑的方式來製作,作為社區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修復古亭畚的入口意象未能實現,居民們守護老朋友的心意卻依然沒變。

99社造影片:桃藝家人.鼓振西市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9秒

西市場於大正元年(1912)落成,位於中央噴水池的西側,是嘉義市五大傳統市集之一;西市場在日治時期扮演著精緻多元的市場,因地處市中心商業區,消費群是社會階層較高的一群,因此素有「好業人市場」的稱號。
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承受美軍轟炸,不過店家仍在頹圮中繼續經營,直到民國82年(1993)改建為八層樓現代化綜合商場,卻也使得傳統市場的味道不見了,社區和市場的感情越來越生疏,社區居民之間的人情也越來越淡薄,人們不再走進市場內,於是,市場變得太安靜了。
但是,社區內有一群熱情的民眾,他們具有豐富的藝術人文氣息和一顆對桃仔尾熱愛的心,他們決定要讓桃仔尾豐富的人文藝術資源活絡起來,並用鼓聲找回西市場內原有吵雜的叫賣吆喝的聲音,跨過城市冷漠的洪流,讓漸漸被冷淡的西市場再度進入社區、活躍社區,讓桃仔尾社區幸福圓夢。

99社造影片:阿公的牛犁歌

  • 點閱率:11
  • 影像長度:1分31秒

車店在日治時代稱為「牛車仔庄」,居民多以務農為主。今日在都市重劃後,原本的農田化身為建地與公園,牛、牛犁與牛車不再常見。不過在社區內,仍有少數留下的三合院及農務時的器具,至今仍保存良好,可以想見早年「牛與犁」與車店的密切關係。
藉著社區內90歲的老農-李通良的現身說法,參與社區「牛犁歌」的歌舞演出是再貼切不過的了。「牛犁歌」又名「駛犁歌」,是農夫在耕作勞動之時,哼哼唱唱,用以自娛,也藉此忘卻工作辛勞的耕農歌。而「犁」是一種農具,「駛犁」則是重要的農事,農夫手持牛犁驅使牛隻拖拉犁耙前進,以此來翻土整地。
牛與犂是外界對於車店社區的印象,為讓這印象更能有形與色,因此社區組成牛犂技藝舞團,希望用牛犂舞出農村社會的單純,舞出社區居民的意識團結,用一隻肯吃苦的牛代表出車店社區居民耐苦不放棄的意念。

99社造影片:頂庄之水.頂庄之美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28秒

頂庄社區緊鄰牛稠溪,有著美麗的河岸景緻及一片綠油油的農田,糖廠舊鐵道也穿過稻田跨越野溪,既有都市的繁榮便利,兼有鄉間的悠閒舒適;社區內還保存著許多古厝建築以及人文傳說,新住民的搬入,也使頂庄成為一個新舊並存的豐富人文聚落。
近年來,頂庄社區以綠色環保經營,運用生態工法,達到灌漑水質淨化,鼓勵社區居民以自然農法種植有機作物,利用廚餘所產生的液肥澆花、蔬果,也將回收的回鍋油DIY製成手工肥皂,將廢物資源變黃金,同時也做環保。頂庄-因而變得越來越美麗了。
在歷經了多年的社區劇場經驗,社區居民繼續研習推廣,並共同構思新劇 本。以頂庄資源、生態環境、愛和關懷為主題來凸顯頂庄的特色,同時也凝聚了社區居民的感情與向心力,大家似乎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種樂趣。

99社造:六月妃子笑.深愛圓林仔

  • 點閱率:8
  • 影像長度:1分42秒

圓林仔的居民保有務農的純樸,位於山坡上的巷道狹窄,人煙罕至,也因此至今尚保有許多自然原貌。羊腸小道,茂密森林,而能成為都會區不被破壞的自然生態區,也是豐富的人文、物產區。
綠地、丘陵、冷泉、河流環繞圓林仔社區,社區內果園林立,生態豐富,山鹿、山豬、彌猴、穿山甲、烏龜現身社區林中;翠鳥、鳳頭蒼鷹、黑冠麻鷺、五色鳥在空中飛翔;夜間濕地更有無數蛙類齊鳴,有如在演奏蛙聲交響樂,加上螢火蟲亮點飛舞,圓林仔猶像生態天堂一般。
此外,唐朝楊貴妃所鍾愛的荔枝,似乎早已成為圓林仔的代名詞;兩棵百年的荔枝王守護著這片土地,居民們年年舉辦荔枝王祭,一場匯集人文、藝術、社區才藝的「六月妃子笑喜宴」,在燈火、燭火、染布飄揚及二胡的樂音中,伴著桌面上的荔枝美食及茶道展藝,訴說著圓林仔的美。

99社造影片:再見新富町

  • 點閱率:23
  • 影像長度:1分8秒

「新富町」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地名,地如其名,只要是老一輩的居民都知道,位於民族路南邊有一個「夜市仔」,日治時代又稱為「新富市場」,當年,嘉義市的夜空在「夜市仔」的燈光下,點綴的分外明亮。
此地曾有風靡一時的馬戲團長駐表演,老人家也喜愛來此泡茶聽講古,市場內聚集了來此採購的人潮,各類小吃應有盡有,店家攤販生意興隆,甚至與「東市」、「西市」並稱為嘉義市三大市場。
如今夜市雖已沒落,但許多老店依在,像是著名的呆獅雞肉飯、被評選為嘉義最佳伴手禮的金榮美餅店、名聞遐邇的花市…等;社區內更是人才濟濟,如國寶級的詩人-麗吟社創辦人蔡義芳、眾多子弟醫師、教師…等。雖然不見得要重振當年夜市的榮景,許多令人懷念的人物與景物也已不復存在,但是如何讓疏離的人們再度熱絡起來以及社區資源有效的整合運用則是可以深耕的議題。

99社造影片:劉厝.新厝

  • 點閱率:12
  • 影像長度:1分55秒

近年來,劉厝社區的風貌已經變化許多!早年的劉厝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聚落,舊聚落包含劉厝和拔仔林兩庄,其餘土地放眼望去幾乎都是水田、花田以及菜園,廣陌的田野當中僅有幾間房子錯落。
如今彎曲的產業道路被寬敞的大馬路所取代,一排排新建的透天厝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在原有的田園當中,對照著傳統三合院的舊聚落,劉厝在時代的洪流中,新舊建築於社區內形成強烈的對比。
相對於新建築的林立,社區之寶「諸羅鳥榕王」卻靜靜地在社區內守護著這片土地。樹齡已有四百七十餘歲的「榕樹公」,是嘉義市境內最老的榕樹。整棵榕樹的形狀猶如一支撐開的大雨傘,居民們喜歡在榕樹下乘涼聊天,因此「大樹下總有老故事」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劉厝的社區營造緊密地與老榕樹扣連在一起,許多社區的故事也在此流傳下去。

資料筆數 【51】頁數【3/5】